第九十七章 要議和的高麗(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任懿、吳延寵來到平壤城南,浿水江以南。
宋軍在平壤城南城的基礎上,修建了一座碩大的城堡要塞——當初構建浿水江防線,既要防北面,也要防南邊。
冬天時,吳延寵曾經率領十萬兵馬圍攻這座要塞,留下上萬屍首,寸功未立。現在大雪融化,厚厚的遮蓋連同一切過去,都隨之消散,吳延寵可以好好看一看這座讓他捶胸頓足的要塞。
與其說是一座要塞,不如說是一座城池——開京王城的城牆也沒有它高大雄壯。它呈現多邊形,吳延寵親自走過一圈,不計靠浿水江那一面,應該有六個面。
每一邊有四到六個稜角凸出來。這些稜角是野豬的獠牙,勐虎的利爪,豪豬身上最尖銳的刺。每一次拼死進攻都會在這些稜角互動的火力下,大敗而歸。
今天又一次站在它面前,吳延寵緊握著雙拳,身體在微微顫抖。不知是冬天慘烈的戰況讓他心有餘季,還是心有不甘,讓他十分憤怒。
“吱呀”聲響,一直緊閉的大門,終於在吳延寵面前開啟。一隊騎兵從要塞裡緩步跑了出來,一位軍官在兩人跟前下馬,拱手問道:“請問是高麗國使節嗎?”
語氣很平和,帶著幾分尊重。但骨子裡的傲然和鄙視,任懿、吳延寵還是能聽出來。
可是又能如何?
“高麗國門下侍郎平章事吳延寵、中書侍郎同平章事任懿奉王命,前來與宋國議和。”
“還請驗過腰牌告身!”軍官說道。語氣平和,沒有絲毫不敬。但態度堅決,不容反駁。
任懿、吳延寵默然無聲地交出腰牌和告身,軍官接過來,與兩位同袍一起核驗。完了後又交還給兩人。
“高麗國使節,請!”
軍官做了一個手勢,身子往旁邊一側。
策馬走進城門,黝黑的洞道,展示著這座要塞的城牆厚實無比。恍然明亮,走出城門洞道的任懿、吳延寵兩人,恍然來到另一個世界。
整齊、簡潔、有序。方圓四五里的地方,無法一眼看完,但是觸目可及的地方,無一不顯示著這三樣特質。
任懿抬頭看著身後的城牆,還有要塞裡各種建築物,忍不住低聲感嘆道:“宋人營造,真是獨步天下啊。”
“這也有我高麗國三十萬民夫的功勞。”吳延寵補充了一句。
任懿看了他一眼,神情複雜,然後又轉過頭,點了點頭,自顧自地說道:“議和時,一定要把那三十萬民夫索要回來。去冬戰事,我們的青壯,損失太多了。”
吳延寵沒有答話,只是繼續走著。
穿過要塞內部,走出靠西的城門,任懿、吳延寵看到一條浮橋像是錦帶飄在浿水江面上,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
這條浮橋是由四條小臂粗的鐵鏈,把三十多艘大船連線,再鋪上木板而成。
“聽說這橋是三日而成?宋人善營造,可見一斑啊。”任懿低聲感嘆道。
“這些鐵鏈,船隻,甚至木板,都是宋人從國內揚帆泛海運來的,這些更讓人生懼。”吳延寵低聲答道。
任懿鄭重地點了點頭。
兩人帶著隨從,在軍官的引領下,策馬踏上了這座浮橋。浮橋很寬,足夠三輛馬車並排行走,兩人騎馬並行走在橋面上,顯得格外寬裕和穩重。微微的漾動,讓眾人意識到自己正在橫跨高麗最大的江河之一。
在橋面上,可以看到有船隻駛進平壤城南邊的碼頭,那裡有龍嶽山山寨扼守掩護,固如金湯。浮橋另一面的北邊,也有一座碼頭,船隻進進出出,向北邊的上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