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李資謙的應對(第2/2頁)
章節報錯
“主和派人數眾多,又不止崔弘嗣、金景庸等人一派。前年宋遼激戰時,因為事遼為宗主還是事宋為宗主,朝臣們鬥得不亦樂乎,崔思諏、庾祿崇、高令臣等人,被崔弘嗣、金景庸一派鬥敗,被流放去了慶尚道海島喝海帶湯。”
“李公,你的意思是我們暗中聯絡崔思諏、庾祿崇、高令臣一派,一旦戰事出現萎靡之勢,立即引他們入朝堂,替代主戰派?”許載問道。
“是的。”李資謙算計道,“我們暗中與崔思諏、庾祿崇、高令臣等人勾連,結成同盟。一旦戰事出現不對,我們馬上動手,引崔思諏、庾祿崇、高令臣等人入朝。這樣既能賣他們的好,繼續盟友之約,又能堵住崔弘嗣、金景庸一派入朝之路。”
“妙啊!崔思諏、庾祿崇、高令臣等人與崔弘嗣、金景庸一派也是死敵,想必願意與我們聯手,結成同盟。他們進入朝堂,崔弘嗣、金景庸一派就休想再回來了。好,李公妙計!”王字之讚歎道。
“此事宜早不宜遲。誰知道這戰事會在什麼時候發生變故。王字之、許載,你兩人與崔思諏、庾祿崇、高令臣那邊有舊,請立即跑一趟,好好勾連一番。”
“好,我們明天就動身。”
“嗯,先不著急。我以判吏部事的身份上份疏,就說現在戰局緊張,為了更好的調集人手和糧草,需要派遣上使去諸道各州,清點倉庫,核算青壯。到時候你二人混在清點使裡出京,免得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嗯,李公想得周到。我們既要躲過主戰派的耳目,還有小心讓崔弘嗣、金景庸一派餘黨察覺到我們的動作。”樸景仁同意道。
又把細節好好商議了一番,眾人起身告辭。
“茶水全部撤走,好好收拾一番。重新再泡一壺新茶,就用是先些日子宋國商人販來的六安瓜片。嗯,留兩個杯子。”
李資謙吩咐道。
過了一會,跟著大家一起告辭的李資玄又悄悄折了回來。
“大兄,何必如此!”李資玄出去轉了一圈,坐在小轎裡在街角等了一會,凍得渾身發冷。他靠近火盆,嘴裡抱怨道。
“四郎,不是我太小心,實在是不放心啊。宋國的耳目奸細,實在是太厲害。聽說北遼的朝臣眾將被策反不知多少。”
李資玄臉色有些怪異,吶吶地問道:“剛才在座的,不是你的親家,就是你的心腹,居然也不敢信?”
“除了骨肉血脈,我敢信誰啊?宋人的手段,你我都耳聞過。雖然是我的親家和心腹,只是宋國能夠給予的,比我能給的,要多得多啊。”李資謙嘆息道。
“大兄,你留我有什麼吩咐?”李資玄默然一會,乾脆直奔主題。
“大王最近有什麼異常?”李資謙問道。
李資玄和好友郭輿修道,道術高明,於是備受好道的王俁信任,被封為金門羽客,出入宮禁如同出入自家庭院。
李資玄明白大兄話裡的意思,想了想說道:“大兄,郭輿的父親郭尚,曾是庾祿崇的學生,兩家關係不同一般。要是大兄助庾祿崇、高令臣、崔思諏回朝,我擔心郭輿會成為庾祿崇的得力臂助。”
“嗯,”李資謙眯著眼睛想了一會,“郭輿的君恩,確實過了些。而且他...對本官貌合神離,有二心啊。不得不防!”
《基因大時代》
李資玄想了想,建議道:“慈悲寺有高僧曇真,佛法高深,與我有份交情。要不要我找個機會向大王舉薦一下。”
看到大兄不出聲,李資玄繼續說道。
“大兄,大王好道也敬佛。即位七八年,打蘸有十多次,受菩薩戒也有三回。我把僧人曇真舉薦到大王身邊,即可暗中分了郭輿君恩,同時也能助大兄一臂之力。”
“好,這是一招妙棋。”李資謙點了點頭,補充道:“大王好樂,我從樂坊勾欄中選了兩位歌姬,名叫玲瓏、遏雲。皆有天賦,又花了重金,託宋國商人從揚州請了兩位樂師,好生調教了兩年。現在也該派上用場了。”
“大兄算無遺計啊。”李資玄讚許道。
兩兄弟商議了半個時辰,李資玄再次告辭。
他坐著轎子悄悄回到府上,一番洗漱後,終於躺下歇息。夜深人靜,李資玄府上的後門,閃出一個黑影,迅速消失在漆黑的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