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高麗國居然打勝仗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具體的斬獲數字,崔弘正說有九千首級,全是“如假包換”的女真東虜。其餘殺傷、逃散者不下兩萬——此役,高麗軍殲滅宋軍三萬有餘,真是曠世未有的大勝。
但是金富轍很快就透過渠道獲知了真相。
鄭克永是其好友,這次也隨崔弘正一起回京。從他嘴裡,金富轍知道了最真實的情報。
“完顏阿骨打和完顏闍母確實輕敵冒進,很順利地被我們引入到伏擊地。只是他們才兩千騎兵,我們調集近十萬大軍,別武班、神騎、神步軍,設下十重包圍圈,打了三天,還是讓他們跑出去四百餘人。”
“不過完顏阿骨打、完顏闍母等敵酋十餘人戰死,卻是真的。我們俘獲了不到十個俘虜,他們說,宋軍軍法嚴苛,輕敵冒進已是大忌,觸犯了軍法。要是不戰而退,不僅要砍頭,還會累及家人。”
“完顏阿骨打兩兄弟,以及其餘幾位百戶、副百戶,力戰到死,也要掩護部眾撤離,就是為了不讓家人被累及貶為贍戶和馬奴。”
金富轍聽傻了,“十萬打兩千,還未能全功,他們也敢吹噓,難道不怕被揭穿嗎?”
“誰揭穿?完顏阿骨打兄弟?金兄,不瞞你說,我覺得這背後有國丈的影子。”
“怎麼說?”金富轍一驚。
十幾年前,中樞院使李資義意欲擅立國君,被先王所誅。李資謙吸取堂兄的教訓,每自修飭、低調蟄伏。大王對他深信重之,加上他的女兒又生下世子,於是權勢日隆。
現在難道要趁勢而起?
“樸景仁、王字之是國丈的親家,拓俊京、許載早就投附國丈。而今這局面,可以說是國丈與崔弘正、吳延寵一派合流。”
金富轍明白了,李資謙與崔、吳合流,想借與北界戰事的機會,把政敵崔弘嗣、金景庸、任懿、李韋等人扳倒。
現在正好有一個絕佳的機會,崔弘正打了個勝仗——雖然被吹噓得面目全非,但總歸有事實基礎:完顏阿骨打等人的首級,做不得假。
所以對於李資謙一派,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大王頗有雄心,北邊開疆拓土,就是在他的授意下進行的。主持戰事的尹瓘、吳延寵等人,屢戰屢敗,勝少敗多,依然被大王信任,不顧主和派洶湧的彈劾,依然拜為宰執,委以軍政之權——所以說,李資謙、崔弘正等人這次朝爭獲勝的機會非常大,十拿九穩。
叔父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慌忙地改弦易轍。
可金富轍想到自己在宋國開封城看過的一些報紙資料,一陣寒意從腳心鑽了上來,把他整個人都凍住了。
“鄭兄,我們還是趕緊辭官,去山野隱居避禍吧。”
“為什麼?”鄭克永問道。
“大禍將至啊。在下在宋國開封城看過一些記錄,遼國在滅亡之前,也是黨爭不休,你死我亡。國政敗壞,民不聊生,然後內亂四起時,宋國給予了雷霆一擊。鄭兄,我國此時的情況,難道不像嗎?”
鄭克永大驚道:“金兄,你說這一切都是宋人在背後搗鬼?”
“誰知道呢?這十年來,宋國商人與我國權貴勾連,四下行走,早就滲透到我國朝野的每一個角落。而且這一次,從開封城議和,到北界勝仗,在下都覺得透著一股子詭異。”
鄭克永沉思了一會,開始相信金富轍的判斷,連忙說道:“金兄,為何不趕緊上書?陳明情況!”
“鄭兄,此時上書,就是阻擋李、崔、吳合流爭權,怕是還沒見到高麗陷入危急,我這顆頭顱已經被掛在城門上。我朝爭權,哪一次不是血流成河?那邊正缺祭旗之物,等著我等上書。”
鄭克永目瞪口呆,隨即如喪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