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高麗國居然打勝仗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獲全勝!
北邊跑來的傳令兵帶來了邊界,高麗軍大獲全勝的訊息——北界宣諭使領兵馬都巡檢使崔弘正會同副將黃君裳,設計引誘宋國青龍旗騎兵深入包圍圈,然後十萬大軍鼓譟齊出,一舉殲滅宋軍騎兵兩萬餘,繳獲無數。
開京沸騰了,高麗國君臣震驚了。
陳奏使金緣當即找到了侄子金富轍。
“侄兒,現在形勢逆轉,我等在宋國簽署的協議,恐怕難以在廟堂透過。”
“叔父,我們要翻悔嗎?”金富轍已經猜到了叔父的想法。
“不是我們要翻悔,而是廟堂風向大變。我們不隨之而變,恐怕會被政敵指責為通宋賣國的奸賊。”
金富轍不知道說什麼。
“叔父,信不僅是一人之本,更是一國之本。出爾反爾,因小利而忘大義,恐怕會遭到報應的。”
“什麼報應?宋國的報復嗎?我等在開封城待了那麼久,早就看到它盛極而衰的跡象。現在又在北界被我軍大敗...他們怎麼報復?恐怕色厲內荏,只能虛張聲勢而已。”
《劍來》
“勝敗乃兵家常事,宋國平遼之戰,尚且不曾一戰損失這麼多的兵馬,反倒在我高麗軍面前吃此大敗。難道我高麗軍,戰力遠勝遼軍?”
金緣為之一滯,遲疑一會說道:“這幾年我國臥薪嚐膽、勵精圖治,文敬公(尹瓘)編練別武班,乃一等一的雄軍,曾經多次大敗犯境的女真騎兵。崔令如(崔弘正)乃不世名將,曾經多次與女真騎兵對戰,頗多勝果。他編練的神騎軍、神步軍,乃是精銳中的精銳。宋軍大勝之下,驕橫輕敵,有此大敗,老夫不奇怪。”
金富轍無語了。
此前尹瓘、崔弘正、吳延寵、黃君裳前後調集了十幾萬軍隊,與反叛遼國的女真部作戰。名義上是為宗主國出力,平定邊境。實際上是想趁機搶佔土地,開疆拓邊。
說是連勝幾仗,實際上呢?
金富轍知道內情,女真部每次只出動了數百上千人——他們的主力在跟平叛的遼軍開打。高麗軍十幾萬大軍卻跟人家打得難解難分,輸多勝少。最後因為女真各部出現了內亂,遼軍趁機全力出擊,終於暫時平定了東北之亂。
當時高麗軍也後退回國,自吹自擂說勝仗多少,斬獲多少。那些都是虛的,國中上萬戶人家皆縞素卻是真的。
隨即出現鴨子河之亂,天祚帝被弒,遼國亂成一鍋粥,內部打來打去。高麗軍立即揮師北上,“大獲全勝”——築九城,侵佔了上千土地。
遼宋女真三方打成一鍋粥,沒有誰有精力旁顧鴨淥江和白山地區,沒有對手,當然可以大殺四方。
等到遼國降宋,東北諸部歸附宋國,被編為青龍旗,派出騎兵四下襲擾,高麗軍頓時露了原形,左支右拙,顧得了頭顧不到腚。
殺敵兩萬,真敢編!
這種勝仗,也敢拿出來吹噓?
但金富轍知道,叔父已經下定決心了。高麗國朝堂上,兩班內卷得很厲害。現在崔弘正和吳延寵一派已經先下一城,獲得巨大的優勢。叔父要是不改弦易轍,很容易被當成政敵加以攻擊,用來祭旗以及對方勢力大增的墊腳石。
至於會不會為高麗國帶來嚴重的後果,誰現在還顧得上這些?
看到金富轍沒有說話,金緣覺得侄兒已經被自己說服了,有些志德意滿地說道:“我已經透過李副使(李資諒),拜訪過國丈(李資謙),向他表達了仰慕和投附之心。他欣然接納!”
過了幾天,北界宣諭使領兵馬都巡檢使崔弘正凱旋而來,他帶著一隊親兵回開京,親自向大王報喜。朝野上下也知道了清川江大捷的詳情。
上月,宋國青龍旗千戶完顏阿骨打,會同其弟百戶完顏闍母率部襲擾英、富等州。崔弘正設下計謀,叫副將金漢忠、金海珍、金義元等人輪流詐敗,一步步把宋軍青龍旗騎兵引到清川江邊,然後與黃君裳、樸景仁、拓俊京、王字之、許載、文冠、鄭克永等將,率領十五萬大將,將宋軍團團包圍,血戰了六日,終於將完顏兄弟所部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