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說得很明白,官員必須轉任多處,經過歷練,積累足夠的見識和經驗,達到一定層次和境界,真正明白該如何權衡利弊,才有資格參與到軍國大事的決策。

絕不能當了幾年官,地方和中樞到底是什麼情況都不清楚,只憑自己的喜惡,參與到軍國大事的決策裡去——允許你發表自己對軍國大事和戰略國計的意見,但是要想擁有決策權,等歷練足夠了再說。

趙似的聲音讓譚世績從思緒中清醒過來,連忙抖擻精神,繼續傾聽。

“轉回到郡令尹。郡令尹,行平章郡事,負承流宣播、巡督治撫之職權,總領該郡軍政事宜。各郡三司使,布政使同行平章郡事,以為第一副手;按察使、兵備使、佈政左副使、郡長史,參知郡事。平章郡事和參知郡事,可召開郡事會,決定重大的本郡政事,比如州縣知州、知縣的任命...”

官帽子和錢袋子,只要管住了,就等於拿住地方的命脈。正在記錄的宇文虛中靈光一閃,抬頭說道:“官家,這是不是叫既制衡又放開?”

“叔通這句話提的有意思,嗯,就叫制衡式授權。”

宇文虛中和譚世績眼睛一亮。

對啊,郡尹以及郡三司使,都是中樞派下來治理該郡軍政事宜,確實是獲得足夠的授權。如何讓授權不會變成專權和越權,那就需要約束。但是約束不能太死,否則的話郡尹和三司使就沒有權柄,根本管不住下面的州縣。

所以必須把約束變成制衡。制衡式授權,這種提法確實精妙。

“按照內閣決議,朕欽定霍安國為西安府尹,兼西北路行軍轉運使,總領西征籌備工作。後面這個職務和工作,不要公開,定為機密。”

“欽定蘇遲為江寧府尹,張繹為淮西郡令尹,薛韜為淮東郡令尹,呂頤浩為江東郡令尹,劉汲為東海郡令尹,葉遜為南海郡令尹...其餘各郡令尹,以及遞補的布政使,左副使,內閣再議,再呈報朕欽定。”

趙似快速地釋出著命令,宇文虛中也是手如游龍,迅速記錄成一行行文字。

“黃承佑除南海郡兵備使,先調回開封城,等結案了再處置。移李簡為南海郡兵備使,等了結了南海郡的破事,他就轉為南寧軍都參軍。嗯,叫他帶著詔書和樞密院公文直接去番禺,跟黃承佑當面辦交接。”

譚世績心裡一驚,李簡帶著詔書和公文去南海?官家決定要對南海十二家動手了?但是他不敢問,只是提起另一件事。

“官家,那情報偵查總局的差事,交給誰?”

“劉存義。”趙似毫不遲疑地答道。看來他把這些問題在腦海裡思考了許久。

“還有樞密院和宣徽院,也做些調整。軍諮府改為參謀總署,軍諮使改為總參謀長,此後各軍、師、團參軍統一稱參謀長,營、隊稱參謀。”

“典軍署改為軍政總署,典軍都虞侯改稱總虞侯,各軍統一稱都虞侯,師以下改稱虞侯,如師虞侯、團虞侯、營虞侯和隊虞侯。”

“軍需署改為軍需總署,軍需都制置使改稱軍需總都監,各軍統一稱軍需都監,師、團改稱軍需長,營、隊改稱司務長。”

“對了,以後大宋軍隊編制統一為軍、師、團、營、連、排、班,主官為軍長至班長。軍部、師部和團部設司令處,由主官執掌,負責軍令下達、指揮作戰;設參謀處,由參謀長執掌,負責情報收集、制定作戰計劃;設軍政處,由都虞侯或師團虞侯執掌,負責軍紀整肅、士氣鼓舞;設軍需處,由軍需都監或軍需長執掌,負責彈藥糧草轉運和分配...”

“此外,把樞密院使斯和公(李夔)復東閣大學士加銜,汝霖先生降為崇政殿學士銜,軍諮使劉法,嗯,現在該叫總參謀長。他雖然在東北為山北宣撫司兵馬使,協助玄明鎮撫東北和前遼舊地,但他的正職還是軍諮使,他和總虞侯郭永補崇政殿學士加銜,連同霍安國、蘇遲的加銜詔書,一併下達。”

“遵旨!”宇文虛中一邊揮毫記錄著,一邊答道,額頭上居然有了白毛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