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開封府的早晨(第1/2頁)
章節報錯
六月的開封城,又一次在晨曦中甦醒過來。或者說,它短暫休憩不過兩三個小時,又被朝陽喚醒了。
上辰時,也就是新時制早上七點鐘,開封外城的街面上,開始人頭湧動。
官家即位,定下了許多新規矩。一天分二十四個小時,一小時分四刻六十分鐘就是其中一項。有人迅速適應了,但很多人不是很適應,於是十二時辰分上下。
比如上辰時對應早上七點,下辰時對應早上八點。
如此這般,成了大家通俗約定的習慣,鐘錶廠出來的座鐘,時刻表上一般也有兩種標識,一到十二的數字以及十二時辰。
早上七點,準備上公的人,紛紛出了家門。他們二三十歲,都是開封城各衙門的基層官吏。
一身灰袍,戴著一頂翹腳或軟腳幞頭,有的戴著大帽——那是隸屬樞密院或京畿內外衛戍統制司等衙門的人。
他們多半是外地的,才華出眾,國考順利,進入到各衙門裡。只是現在資歷尚淺,俸祿不豐,所以只能在外城安家。
他們出了自己的屋子或院子,互相打著招呼,三三兩兩結伴而行。家裡婆娘沒有預備早飯的,或者家裡吃膩,想在外面換換口的,都會在熟絡的腳店或路邊攤,叫上一份早飯。
有羊肉湯加兩個胡餅;有豆漿加兩根油條或包子;有米粉面條,澆上一勺油滾熱燙的肉臊子...
官家即位以來,十來年大宋出現了無數的新鮮事。在開封城,小吃小販裡就多了許多花樣。各個說是簡王府潛邸的廚子傳出來的,有真有假,不過大家能大飽口福,卻是真的。
一邊吃著,一邊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
“官家回京了?”
“回了。我一位秘書省的同窗說,昨個譚侍中跟著太宰、少宰等幾位,出城去接駕了。”
“怎麼一點動靜都沒有?你們說說,說說,古往今來,有我們官家這樣的嗎?御駕出巡,悄無聲息。可知道,官家還帶著后妃、皇子公主一大家子呢。”
“我們官家的脾性,大傢伙又不是不知道。偏偏有些老夫子,還在那裡大聲疾呼,什麼勞民傷財...官家出巡用的都是內庫的錢。”
“知道啊,可有些酸儒還在那裡說,這內庫的錢,也是百姓們的血汗錢。這些混賬子,凡是不進他們腰包的錢財,誰用都是勞民傷財。”
刻薄的話引起周圍人的輕聲嗤笑。
笑過後,又繼續低聲議論起來。
“贊兄,你們產業部據說年半禮發的都是一匹匹的天鵝絨?”
“這話你也信?街坊還說你們通商部年半禮發的是一坨坨的金元寶?絳兄,你見著沒有。”
“見著個鬼哦。”此人忍不住牢騷了幾句,“上上下下盯得那麼緊,發幾張購物券,俺們都要感念太后娘娘的恩德了。”
“是啊。前有皇后娘子恩憫,現在有太后娘娘慈悲。”
...
店家王老丈湊了過來,“幾位官人可是吃好了。”
“吃好了!”
王老丈今年七十有餘,還硬朗得很。
這樣的長壽老者,不僅開封府有名錄,就連民政部也有他的名字,幾位吃早餐的官吏都十分客氣地回了一句。
“我老漢在這裡做生意四十年了,伺候過大大小小的官人。王荊公和司馬溫公也見過幾回。從來沒有像你們這樣聊天的。”
“王老丈,怎麼?有什麼區別?”
“區別大著呢!以前的大小官人,張口就是各大酒樓的頭牌;某家文會上,誰又寫了什麼名詞絕句;閉口就是什麼聖賢道理,國之所大。我老漢還記得,那些年吵得最兇時,他們說的哪些話。”
王老丈睜著渾濁的眼睛,努力回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