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蘇定波行路記-(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桂陽縣出發,沿著未水北上,一路上都是湘江農墾師的地盤。
他們以某某團某某營某某隊為番號,內部通行。對外一般說是某某農場。舒長翼所在的湘江農墾師第四團團部所在的農場,叫安福農場,位於永興和未陽兩縣之間,在未水支流肥水兩岸。
根據舒長翼的介紹,他們拓墾一般分兩步進行,一是開荒,除了開荒之外,還要跟當地的山民和土著爭。湘江這邊還好些,多半是跟山民爭地、爭水。往往打到後來,山民們自己跑下山來,成為農場的一員。
沅江、澧水那邊才叫一個激烈。
那裡的山蠻子都是一村一寨,人多勢眾。前太宰子厚公(章惇)開邊設定的許多州縣,名義上已經深入到沅州(止江)、晃州(新晃)、靖州(靖縣)、通道、保靜州(保靖)和富州(龍山),但是實際上移民勢力單薄,時常被周圍的山蠻襲擾。
拓墾團過去後,開墾越多,出產越豐富,山蠻首領們越嫉妒。貪婪的他們暗中派遣蠻兵,不斷燒殺搶掠。
據舒長翼說,他有舊同袍在那邊,書信中說,無一日不在戰鬥。就算下地耕種,刀槍弓弩也是隨身攜帶,或者放在就手的地方。情況一不對,抄起來就幹。
大宋有一位武德充沛的官家,怎麼可能讓這些拓墾團孤軍奮戰,他指使樞密院,從附近的衛戍軍以及兩湖郡兵裡,抽調精幹部隊,深入沅江、澧水地區輪戰。
有這些強悍的職業軍人下場參戰,拓墾團自然是越戰越強,直接把附近的山蠻打服了。貪婪的頭人寨主直接幹掉,山蠻們直接按山民收編入拓墾團。
不僅如此,幾年山區輪戰,大宋練就出一支能適應山地叢林作戰的山地步兵團,南寧軍一半以上的部隊,就是從此基礎上抽調組成的。
開荒,穩住周邊的環境後,就進入到第二步——分地,按照開荒拓墾時期,功勞多少來分。陣亡或病故者,功勞由家卷繼承。
虞衡部和湖南郡直接頒發田地證書,以後這田地世世代代就是他們家的,除非犯有謀反、大逆、叛國三大罪,否則的話無權剝奪。
當然了,你自己要賣,朝廷和官府也阻止不了。
舒長翼在湘江農墾師小有名氣,無論去哪個農場,一提到安福農場的舒九指,幾乎都知道。聽到是他的朋友,都客氣邀請留下吃飯,至少要喝杯熱茶。
在喝茶和吃飯的閒聊過程中,蘇定波得知,農場除了耕種稻田之外,還會配種其餘的作物。從瀛洲帶回來的三大仙種,紅薯、土豆、玉米,拓墾團是第一批大規模耕種的。
格物院農作物研究所在潭州有個分所,裡面有數十位研究員,專門指導拓墾團的種植。
看樣子三大仙種在拓墾團種得十分不錯。任何一家農場,都有紅薯幹,玉米粥和土豆泥拿出來招待蘇定波。
吃飯時喝得酒,也是紅薯、土豆、玉米等雜糧釀造的“大麴”,不同的水質,釀就出不同口味的大麴,風格各異,不過都是自產自喝,不會拿出去賣。
蘇定波發現,在拓墾團或農場裡,有一個大好處,自己釀酒不用繳納酒稅。
酒稅此前是大宋重要的物產稅。自從新政之後,相繼建立起數十家酒廠,進行大規模地制酒,去百姓家裡收酒稅,反倒少了——不過有檢舉,還是會去收的。
可是地方官府的稅吏,就算收到檢舉,也不敢去在拓墾團或農場收酒稅。
萬一把你當襲擾的山蠻收拾了,找誰喊冤去?——人家歸樞密院管。
蘇定方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考察當地的出產。
現在湖南和江西郡,生產力最強的可能就是這拓墾團,現在叫農場。他們除了主種稻谷、配種紅薯等雜糧外,還因地制宜地種桑養蠶、種茶制瓷,在湖泊周圍的平原地區,還有大規模地種植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