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東海郡守劉汲(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回去可以開會討論一下,叫浙東糧油總社大量收購海外販運過來的糧食,同時對外郡販運入浙東的糧食,減免稅收。”
“直夫,你們一定要注意,糧價不能漲得太高,否則的話百姓們會吃不上飯;絲繭也不能降得太低,絲繭賤了,最後傷害的還是桑農。”
劉汲面露難色,有些猶豫。
趙似笑了,“直夫,這是不是有些複雜繁瑣,左右為難?而且一不小心就會出岔子?沒辦法,現在不是千年前的小國寡民,可以無為而治。官府必須要加以調整,才能避免更大的問題出現。我問你,改稻為桑的主力是哪些人?”
劉汲想了想答道:“是地方鄉紳世家,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不缺那點糧食,都想著多掙錢。”
“沒錯,就是這些人,糧倉裡堆滿了糧食,田地絕產三年也餓不著他們。所以他們才不在乎糧價高低,只想著種桑產絲掙錢。他們不在乎糧價,可是普通百姓們在乎。普通百姓,只有幾畝,十幾畝地,產出的糧食除去田賦,堪堪填飽肚子。大部分普通百姓,沒有膽子敢冒險去改稻種桑?”
“陛下英明,說的極是。普通百姓們,就算改稻種桑,產出的絲繭也不多,而且風險很大,搞不好蠶得病死了,產不出絲,一家老小都得餓死。”
“所以你們一方面利用市場手段,另一方面還要利用行政手段,跟權貴和地方豪強們作鬥爭。你們可以根據中書省頒佈的《保田律》和《興農律》,制定東海郡布政司郡令。每一戶名下田地,稻田必須保證在三分之二以上。否則的話,對超出規定的桑田加徵稅賦,讓他們種桑產絲掙的那些錢全吐出來。”
劉汲先是滿臉喜色。跟權貴和地方豪強鬥智鬥勇,這個他很喜歡。他出身貧寒,此前學的又是儒學那一套,骨子裡有一種抑強扶弱計程車大夫情懷。
隨即他露出猶豫之色。
“陛下,只是這樣做法,是不是有違陛下時常在報紙雜誌上提到的自有競爭、充分市場化的聖訓?”
趙似哈哈一笑,“直夫啊,自有競爭的本質是弱肉強食,充分市場化的結果是強者更強,弱者會更弱。在海外,我大宋是強者,當然要自有競爭,充分市場化,誰不遵循,朕的水師會給他機會,讓他學會規矩。”
“但是在國內不行。黎民百姓人數雖多,但一團散沙,掌握的權力和財富又少,自然就弱;世家豪強雖然人少,但是互相勾連,有權勢又有錢,自然就強。朕身為大宋,帶著文武百官身為中立一方,自然要均衡。抑強扶弱,不能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劉汲馬上就聽明白了,世家豪強本來就強大,要是讓他們迫使百姓以為附庸,變得更加強大,官家和官府不就成了他們的傀儡了?
“直夫,不要怕,有朕和朝廷在背後支援你,還有數十萬大宋將士為你撐腰,怕什麼!”趙似鼓勵道。
劉汲猛然間醒悟,官家即位前就著手把軍隊整編,建設成一個封閉的自我體系。在這個體系裡,樞密院、宣徽院互相制衡;樞密院下屬國兵,又有邊防軍和衛戍軍互相牽制;宣徽院又分四象旗,各自一套。
在這種情況,世家豪強就算跟文官集團有所勾連,也很難滲透進武將集團去——興寧侯包零旦剛出現一點苗頭,就被官家嚴厲制止了。
這種勳貴巧取豪奪的事情,在漢唐和天啟年之前,真不算什麼事。但官家就採取了措施——表面上看,官家看著包零旦是功臣的份上,放過他了。但是降爵甚至除爵,對於勳貴而言,是多大的打擊?
出生入死掙來的爵位,只要你敢跟不該勾連的人產生聯絡,頃刻間就給摘了去。
武將勳貴裡不乏聰明的人,劉法、曾葆華、長孫墨離、姚麟等人都能體會出官家的用意,然後暗中告誡同袍,引以為戒。
到這時,劉汲明白官家從楚州到鹽城,再到江寧城一系列動作背後的用意。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