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我也可以支援新政(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夔、郭永這兩位樞密院大佬領著武將們離開會議室,趙似掃了一眼剩下的文官,語氣不善地說道。
“武將有問題,你們文官的問題更多!”
一句話讓在座的眾臣心中一震,不由自主地坐端正,心態從剛才的幸災樂禍裡轉了出來。
剛才官家大罵包零旦,坐在一邊看戲的文官們,表面凝重,實際上大多數的心裡真的是幸災樂禍。
“非社稷之功不得封爵”!
什麼叫社稷之功,那就是抵禦外敵、保家衛國,或者是滅國和開疆拓土之功。這兩樣簡直是為武將量身定製。
滅夏、平遼、定大理,三大戰役打完,武將被封國公的五人,郡公九人,縣公十人,鄉侯十七人,亭侯十九人,伯爵二十八人。其餘勳爵不計其數。
屬於文官的不過章惇、章楶、許將、陳師錫、鍾傅寥寥數人,不是太宰就是負責前線後勤和軍政事宜,沾了戰功。
封爵可世代相傳,與國同體,怎麼不讓嫉恨?興寧侯這麼一位鄉侯,利慾薰心,被人拱到前面當槍使。現在事發了,重則除爵入獄,輕則降爵警誡。悄悄幸災樂禍一下也是人之常情。
該!誰叫你們這麼嘚瑟!這下中套了吧!
不過大家心裡有數,官家故意當著眾人的麵點出包零旦的事,就是要好好敲打一下武將。幾大戰事打完後,產生了一批新的封爵勳貴,是自立國之後產生最多的一次,而且都是實打實的軍功打底。
只要這些勳貴自己不作死,安分守己,完全是可以世世代代傳下去的。因為他們都是官家欽封的。
官家在大宋王朝的地位,已經超越太宗,太祖皇帝勉強與其並肩。他的諭旨定製,以後肯定是祖宗之法,地位比太祖太宗的寶錄還要有權威性。
所以官家藉著這個機會,好好敲打一下勳貴,可以吃吃喝喝,快樂逍遙,但是千萬不要違法亂紀,尤其是不要縱容家人為非作歹,他是不會慣著你們的。
興寧侯只是命好,發現的及時,他侄子還只是搞巧取豪奪的“不正當競爭”,要是鬧出欺男霸女的人命案子來,你看官家還會像剛才那麼好好地說話嗎?
趙似坐在上首繼續說著話。
“吳則禮、陳時恬的事情,說明了什麼?說明我們前些年推行的官制,只顧著監管和打擊貪贓枉法,對失職和瀆職還沒有足夠的重視。說明我們推行的官制,還有很大的漏洞和缺陷,需要改進!”
“亡羊補牢,現在改還來得及。叔通,你給大家念念天啟十一年的官制第二期改革方案草案。”
“是陛下。”
“諸公,官家命秘書省草擬的《官制第二期改革方案草案》如下,第一,中書、尚書、門下三省和樞密院,均成立各自所屬的編制總署,分別由左資政、左僕射、司寇、典軍都虞侯擔任都署。大宋所有機構和人員,均需在三省一院編制總署裡獲得編制。無編制,度支部不得稽核下發俸祿和經費。”
眾人默默地聽著,尤其是範致虛,聽得最用心。他不僅聽,還在用心琢磨,細細體會著官家的用意。
“郡、州、縣三級衙門全面精簡部門,州縣只設銓政、財政、民政、文教、警事和庶務六局...全面取消職田制。所有中樞和地方機構的職田全部收入國庫,充任官田,再行分配。此後各級機構和部門實行預算和績效考核制...”
“每一年正月至三月,是核算期。前一年正月至三月,各級機構和部門確定下一年的工作計劃,上報上一級單位...根據審批下來的工作計劃以及確定的編制,擬定預算...上級批准後報送各郡財政廳和尚書省度支部,稽核透過後按預算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