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西園人稀春風去(六)(第1/2頁)
章節報錯
“還請梁王為妾身解惑?”蕭瑟瑟恭敬地問道。
“臣不敢,臣無禮了!”耶律大石連忙謙虛地說了一句,然後解釋起來。
“我大遼境內,有諸多百姓,漢人和渤海人。渤海人漢化日久,大部分風俗相差無異,可視為漢人。契丹人、奚人、女真人、鐵驪人、兀惹人、室韋人,皆出自東北草原,遊牧漁獵為生,可視為一類。”
“臣觀宋國官家此前種種韜略,猜測其盡收大遼後,會一分為二進行治理。燕雲十六州,外加遼東遼西,設郡縣治理。漢人、渤海人以及部分願意耕種為生的契丹、奚、女真人,盡安居此間。”
“其餘諸部族,全部打散重新編制,組建青龍旗,如朱雀、玄武、白虎三旗。”
聽到這裡,蕭瑟瑟大吃一驚,“四象旗,不偏不倚,正好容納了宋國周邊諸多遊牧漁獵部族...梁王如此一說,豈不是宋國官家當初編練河湟諸蕃部時,就已經在心中規劃好了四象旗?”
耶律大石猶豫一會,最後心有不甘地答道:“儘管臣不願意相信,但從種種跡象表明,宋國官家確實在心中早有定計,做過一番籌劃。”
蕭瑟瑟感嘆道:“宋國官家,居然如此雄才偉略...”
耶律大石不想繼續討論這個話題,連忙往下說。
“文妃,如果臣的推測正確,宋國治理遼國舊土,就是兩種治理方式。一是郡縣,需要大批官員。南京城裡那些無恥漢臣,就是打的這個主意。覺得宋國官家要想接手燕雲和兩遼諸州,就必須連他們一起接受,用他們繼續治理地方,方可安寧靖平。”
蕭瑟瑟凝重地點了點頭。聽到這麼一說,她覺得這是那些漢臣們最有恃無恐的地方。
耶律大石冷笑幾聲。
“這些漢臣過於一廂情願了,根本不知道宋國官家的心思和手段。燕雲和兩遼諸州,北連漠北、東北的玄武、青龍兩旗,南連河東河北,位置險要,關係重大。魄力極大、素有心智的宋國官家怎麼會用故遼舊臣繼續治理?”
“宋國官家肯定是挾大勝之勢,徹底剷除我大遼舊有勢力。一方面把燕雲、兩遼地方勢力連根拔起;另一方面,他也會如前三旗例對待青龍旗,親貴首領們遷居河南中原,部眾們被全部散亂編制。不如此,宋國官家如何放心?”
聽到這裡,不僅蕭瑟瑟、耶律諦裡姑和蕭誠干連連點頭,就連坐在旁邊的蕭文殊都覺得太有道理了。
事實就該如此!
“偏偏城裡的這些漢臣自視甚高,待價而沽。宋國文華鼎盛,士子遍地都是。這十年又廣開民智,興辦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用的人才和官吏。宋國官家能缺城裡這些漢臣們?”
蕭瑟瑟突然打斷了耶律大石的話,“梁王的意思,就是反過來以這些漢臣為獻禮,博取我們的周全?”
耶律大石心裡一驚,文妃真的好聰慧啊。
耶律餘睹前兩年的計劃,能夠異常順利的進行。還有天祚帝能不顧許多大臣反對,執意去鴨子河遊獵...這裡面會不會有文妃的手尾?
鴨子河事變,天祚帝和其他后妃、皇子公主都身死了,唯獨留下她這一支。這裡面沒有某種默契,誰相信?
只是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耶律大石連忙收起自己的心思,沉聲答道:“迴文妃的話,正是如此。”
蕭瑟瑟讚歎道:“梁王不愧是我大遼的千里駒,此後契丹一族、耶律一脈,我們娘三的周全,都拜託給殿下了。”
“文妃言重,這是臣應當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