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敢教日月換新天(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似沉思了一會,斟酌了一下自己的思路,醞釀了一下字詞,緩緩說道:“一個國家有幾個中心,朕把它分成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中心...”
停了一下,趙似問道:“玄明,我這麼說,你明白意思嗎?”
“臣明白,陛下,請繼續。”長孫墨離連忙點頭答道。
“政治中心很好理解。朕在哪裡,三省一院就在那裡。朕和三省一院在哪裡,政治中心就在那裡。而文化中心,其實是附屬在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之上的。文化人嘛,需要政治中心給他揚名,需要經濟中心給他富足。”
“臣聽懂了。”長孫墨離恭敬地答道。
“經濟中心,其實在目前情況來看,就是交通轉運中心。我大宋疆域遼闊,山河分佈,分成了一個個區域。所以經濟中心其實就是某一區域的交通轉運中心。如湖廣的江夏;巴蜀的成都;中原的開封;西北的西安;江東此前的江都,現在的上海;嶺南的番禺,都是各自區域的經濟中心。”
“隨即大宋實業和商貿日益興起,直道、河運和海運的蓬勃發展,可能會出現幾個超級經濟中心,橫跨幾個區域。比如上海會成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經濟中心;番禺會成為南海地區的經濟中心;燕京會成為河北、東北和漠北的經濟中心。”
長孫墨離想了想,恭聲道:“臣聽明白了。”
“軍事中心,就是防禦外敵、經略新域,聚集和囤積大量軍隊和糧草的中心。此前,國朝有兩處軍事中心,一是西安,二是大名。他們面對的是西夏和北遼,承擔著巨大的國防重擔,所以管轄著數量巨大的軍隊,囤積著如山如海的糧草物資。”
“但是西安和大名這兩處軍事中心,其實並不成功——離前線太遠,反應不及時,調撥耗費時日...這些弊端,其實大家都是看到的,但是都預設了,反而覺得這是最優選擇。玄明,你知道這是為什麼?”
長孫墨離想了想,一時也沒有想明白。
不過這很正常,在剛才趙似提出之前,關於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這些概念,他根本就沒有想到過。就算有模湖的概念,也沒有如此清晰地定位。
所以你讓他更深層次地去思考裡面的利弊,肯定還來不及深入到這個地步。
看到長孫墨離搖了搖頭,趙似說出了答桉。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政治中心和軍事中心沒有重合在一起造成的。防範武將擅權,一向是我朝的國策。重兵和糧草囤積一處,遠離京城和中樞,玄明啊,誰也不放心。前唐安祿山的例子,歷歷在目。所以我朝才搞出這麼大名和西安這兩個四不像的中心來。”
長孫墨離恍然大悟,彷佛腦海裡被點起了一盞燈,把很多疑惑照得透亮無比。
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不重合!說白了就是歷代官家和重臣們對把這麼多兵馬和糧草交給某一人,或者某幾個人,非常地不放心。
派能打的將領去,他能打外敵,調轉方向打自己人是不是也很能打?
派宗室皇子去,他要是廢物一個,根本壓不住驕兵悍將,去了等於沒去;要是十分能幹,萬一立了軍功、得了軍心,被下面的將士們往身上披了一件黃袍怎麼辦?
《控衛在此》
那就只能派大臣去,然後左鉗制右牽制,生怕你跟武將們攪到一塊去。
聰明一點的文臣,故意擺出一副老子東華門唱過名的,看不起你們這些丘八,與武將們水火不容。於是官家放心了,朝中重臣們也放心了,他也成了可提拔重用的棟樑之才。
遇到實心眼的文臣,沉下心與將士打成一片,嘔心瀝血為朝廷抵禦外敵、開疆拓土,立下赫赫軍功。可是官家和朝中重臣們心裡卻犯了滴咕,你小子該不會想學趙家的傳統技能?這樣有異心的文臣,不能再提拔了,以後要謹慎著使用。
於是宋國耗費了無數錢財,堆積了近百萬軍隊在這兩處,上百年下來,勝績寥寥,這或許就是根本原因。
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不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