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敢教日月換新天(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玄明,朕要遷都。”
在趕往燕京的路上,騎在馬上的趙似突然轉頭對身邊的長孫墨離說道。
長孫墨離臉上閃過詫異之色。
抬頭看去,官家一身戎裝騎在馬上,陽光從東邊照過來,化成萬道金光披在他身上。周圍有千軍萬馬簇擁著。
在遠處,黃河在繼續奔流著,只是往日響徹天地的咆孝聲變得緩和許多,似乎也被官家帶著千軍萬馬的氣勢所壓倒。
長孫墨離心裡快速地思考著。
遷都,太祖皇帝就曾經計劃遷都洛陽,只是群臣反對,不了了之。後來太宗、仁宗時都有動議要遷都洛陽,都因為反對聲太大,最後沒有定下來,此後遷都之議就徹底消失了。
怎麼官家在燕京即將收復的時候突然提出遷都?
“陛下,臣請問意欲遷都何處?”
“燕京,北平府。”趙似答道。
長孫墨離的心裡掀起驚濤駭浪。
太祖皇帝以開封無帝王氣象,意欲遷都洛陽,群臣們反對的意見諸多,主要也就那麼幾條。
一是洛陽曆經數十年戰亂,早就被戰火燒成一片廢墟。要遷都過來,必須重新修建,“勞民傷財!”
二是相比之下,開封城的漕運比洛陽要方便許多。遷都洛陽,江淮、江東的糧草轉運困難,不僅會增加百姓負擔,城中軍民也可能會缺糧。
...
但是還有一條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本朝太祖皇帝是黃袍加身,所以朝中文武群臣,多是幾朝“元老”,在開封城內外有巨大的利益,錯綜複雜。怎麼肯願意拋棄這一切,跟著遷都去洛陽?
如果官家在朝中提出遷都燕京的意見,那麼肯定也會遭到王公大臣們的反對,而且會更加勐烈。因為經過上百年的積累,他們在開封城聚集的利益已經十分驚人了,怎麼願意捨棄這一切?
但是...太祖皇帝是黃袍加身,透過杯酒釋兵權才穩住根基。所以對於文武群臣,他不敢過於逼迫。反對聲太大,他必須接納。
官家不一樣。就連他這個皇位,也是在大家並不看好的情況,透過強硬手段搶下來的——透過軍功籠絡住西軍和京畿禁軍,然後擺出一副不合作就掀桌子,重新打出一個新大宋來的姿態,迫使太后、朝中重臣們只能接受事實。
然後十年的時間裡,雄才大略、厲精圖治。藉著王荊公的新法名義,加以改進,塞進新的變法,使得大宋國力蒸蒸日上,國強民富,中興盛起。然後收吐蕃、滅西夏、定漠北、平北遼。
挾此威勢,可謂是一言九鼎,就算太祖太宗歷代皇帝的威勢,也不及官家。
以他的威勢、魄力和手段,要是真下定決心遷都,大宋沒有任何人和勢力能阻止得了。
但是長孫墨離還是願意問清楚官家的意圖,這是身為謀士的職責。只有這樣才好圍繞核心出謀劃策。
“陛下高瞻遠矚、雄才偉略,往往一項動議,臣等當時不明就裡,但是成果一出來,才明白陛下洞悉萬里,早就胸有成竹。現在有了遷都的動議,臣等知道其中定有玄機,還請陛下賜教。”
趙似拉住韁繩,揮了揮手裡的馬鞭。
“嗯,稍等一下。”
他看著遠方,目光深邃,彷佛看到了雄偉的燕山,以及山腳下的燕京。看到了前有古人、後有來者的燕趙山河,在悠悠天地間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