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廈將傾各自飛(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錫帝在眾望所歸下,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接到蕭普賢女的急信,群臣們紛紛湧進皇城。先在思先殿上,對著天錫帝的靈柩裝模作樣的哭一場,再抹乾臉上好不容易擠出的淚水,聚集在睿德殿上,興奮地商議起大事來。
“皇城已在臣等掌握之中,請太后放心。”張琳首先說道,給蕭普賢女吃一顆定心丸。
“等太子來了,臣等在此殿擁立他即位,上尊號,定年號。但是最重要的是,給太后進尊號。臣等已經擬定,太后可稱奉天太后。”
李儼在一旁附和道。
“奉天太后,有何來意?”蕭普賢女興致盎然地問道。
她臉上的得意和興奮,藏都藏不住,根本不像一位剛失去丈夫的新喪人。
在場的絕大多數是漢臣,還有部分被拉攏的渤海、奚、契丹官員將領。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宋國官家的聖旨就是如此開頭。宋國官家能稱的,我大遼太后為何稱不得?且太祖皇后有尊號曰應天太后,太后於危難之際力挽狂瀾,安撫朝野,功勳不輸於應天太后,當然要援此例。”
李處溫替伯父解釋了一番。他的話讓蕭普賢女樂開了花。
“太后,這跟做生意一樣,價碼高一些,這樣才好討價還價。我們調門高一些,才好跟宋國官家談下好條件來。”
李處能自作聰明地補充了一句。
蕭普賢女一聽,原來是這樣。把尊號喊響亮些,降宋時才能賣得起價來。只是聽起來怎麼這麼彆扭。
李儼狠狠地瞪了有些得意忘形的侄兒一眼。你這畫蛇添足,還不如不說呢!
他連忙轉移話題:“太后,進了尊號後,臣等以新帝年幼,請太后攝政,全權處分軍國事。”
蕭普賢女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那新帝之母,文妃蕭氏如何安置?”
張琳胸有成竹地說道:“新帝繼承的是天錫帝皇位,自然尊天錫帝妃後為太后。念及文妃為新帝生母,可進太妃尊號,另置一宮榮養就是。”
言語間,把新天子母子倆安排得明明白白。
“太后,臣遍讀史書,發現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為禮,紀綱也;何為分,君臣是也;何為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我們就要用這個禮制名分,再加上一個孝字,讓新帝和天下明白,軍國大事,還是盡操在太后之手比較好。”
張琳這一席大義凜然的話,讓蕭普賢女大為感嘆:“張公不愧是詩書世家,只有飽讀聖賢書,才能說出如此通曉義理的話來。”
她以為這話是張琳說的,但是周圍的群臣們卻知道,這其實是宋國司馬光著的《資治通鑑》開篇名言——《資治通鑑》名氣大,書卷又多,在海內外達官貴人中頗為搶手,能賣得起價,是宋國書商外售的主打書目之一。
在旁人的關注下,張琳一臉自得,彷佛剛才那番話就是自己發明的,跟司馬光何干?至少站在這大殿裡,就是他發明的。
都是自己人,眾臣也不去拆臺。
劉彥宗出列說道:“臣已擬定進太后尊號及聽政處分詔書,請太后御覽。”
說完,宏聲唸了起來。
“先帝升遐,率土號慕。況在寡德,豈任哀摧。卷惟輔弼之賢,鹹膺顧託之重。其於文武大臣,內外百辟。推誠委任,斷在不疑。緬料忠賢,各懷恩義。必能盡節,以左昌朝。顧予菲躬,得守常典。允賴母儀,兼總軍國。權令處分軍國事,中書樞密院軍國政事進呈太后,先行批答...”
“好!”群臣們一起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