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把密報遞給長孫墨離。

長孫墨離看完後,抬起頭說道:“陛下,事已至此,我們何不將計就計?”

“嗯,我們已經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給遼國百官軍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這仗打到如今,變成了五分軍事五分政治。玄明先生,派誰去好呢?”

長孫墨離想了想,推薦了一人。

“讓李簡去吧。”接著長孫墨離說出了自己的理由,“自天啟八年,梁大監的西檢文房被合併入軍事情報局後,遼國上下的一切舉動,都在軍事情報局的掌控之中。論對遼國情況最熟悉的人,當然非李簡莫屬。他不僅有膽略,也有才智,相信他能辦好此事。而且他正好在信都協調情報工作。”

趙似想了想,派人把李簡請來。

“李十四郎,這個任務你有沒有膽子接?”趙似把情況說清楚,直接問道。

“陛下,請容臣細細想一想。”李簡拱手先告聲罪。

“可以。此事關係重大,是需要好好想一想。你坐下來想,不急,慢慢想。”

李簡把所有的利弊以及可能發生的事情全部仔細地想了一遍,最後站起身來,對趙似說道:“臣願意接下此任務。”

語氣堅毅,聲音亮朗。

“此去危險重重,稍不小心就會死無葬身之地,李十四郎,你可要想清楚。”趙似又追問了一句。

“回陛下的話,臣仔細想過,此去危險是有,但生機更多。軍情局和西檢文房在遼國苦心經營了十年,早就佈下了密密麻麻的一張網。現在正是它發揮關鍵作用的時候了。”

李簡說到這裡,臉上露出笑意,“陛下,你是知道臣的性子,多少還是有點貪生怕死的。要不然當年早就跟折仲古(折彥質)、楊景賢(楊宗閔)他們上前線掙軍功去了。所以臣權衡過,此去肯定是危險重重,但是隻要應對得當,保住小命不是問題。”

趙似哈哈大笑,“你這傢伙啊!朕沒有用錯你。”

李簡趁機提出自己的意見,“陛下,臣想稍晚點再出發。”

“你覺得什麼時候再過去最合適?”

“等我軍攻下涿州城,給遼軍上下再狠狠敲上一棍子。臣那時候過去,最合適不過。”

趙似想了想,點了點頭。

“沒錯。叔通,寫份信給劉法,告訴他,拿出十二分手段攻下涿州城。嗯,告訴他,不要再藏著掖著了,朕給他的那些寶貝們,統統亮出來,往死裡打,讓遼軍那些北蠻子好好見識一下,什麼叫鐵與火,什麼是科技的力量!”

“是!”

“再告訴他,不用擔心後勤運輸。泥沽寨的臨時碼頭已經修建好,可以停靠船隻。京畿槍炮廠和火藥廠的彈藥,多了一條運輸渠道——能夠透過運河、大清河直通東興港,由海船轉運泥沽寨,再沿著桑乾河逆流而上,可以直抵燕京城附近。”

“是!”

趙似的急信很快送到宋軍南路軍前線指揮部。

劉法等人正在指揮大軍,緊張地做著攻打涿州城的準備。

“這是陛下的書信,聖意也很清楚,大家議一議吧。”劉法先說道。

“陛下叫我們大張旗鼓、使出全部本事來,是不是要嚇唬對面的遼軍,以戰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