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不要出亂子,要是惹到他,他殺起人也不會眨眼的...”

說了一通話,耶律淳虛弱得幾乎要暈過去。他拉著耶律諦裡姑的手,期盼的眼神直勾勾地盯著。

“陛下,臣曉得了。”耶律諦裡姑答道,隨即兩行淚水流在臉上。

“耶律馬哥/蕭幹奉陛下詔書,率兵前來增援,請梁王下令!”

耶律馬哥和蕭幹齊聲說道。

耶律大石與兩人都比較熟,客氣幾句後問道:“而今南京城裡,局勢如何?”

耶律馬哥和蕭幹對視一眼,神情闇然,蕭幹更是氣憤不已。

“人心思變。尤其是那群漢臣,他們仗著手裡有漢軍,在燕雲一帶根深蒂固,議和已經到了明目張膽的地步。”

“議和?那只是說著好聽的。他們現在商議如何獻城投降,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耶律大石聽完後,默然了一會,又問道:“陛下情況如何?”

“身體不好,太醫們說,可能熬不過月底。”耶律馬哥闇然神傷地答道。

“蕭普賢女,還在暗地裡興風作浪嗎?”

“這個女人,都什麼時候了,還不肯死心。早晚會遇到橫禍的。現在有點眼力的,誰還會聽她的話?”

“太子殿下和文妃還好?”

耶律馬哥和蕭幹頓了一下,幾乎齊聲答道:“殿下和文妃都挺好的。只是漢臣張琳上書,請殿下和文妃行獵奉聖州,以避戰禍。”

“以避戰禍?現在宋軍王稟部頂著居庸關,玄武騎軍的前鋒已經在古北館出現,急報一天來三封。除了南京,現在哪裡還安全?這個張琳,暗藏禍心,老而不死是為賊!”

蕭幹忿忿地罵道。

三人一陣沉默,而今這局勢,大家都很迷茫。

以前大家都覺得宋國雖然地廣人多,但兵馬不強,己方的勝算還要高些——大遼鐵騎已經享名百年了。

可是真打起來,大家才發現,自己確實低估了宋軍的實力,高估了己方的凝聚力。

東京道一戰,宋國玄武騎軍在趙官家的指揮下,神出鬼沒,己方號稱第一智將的耶律大石,連敵人的面都沒見到幾眼,就被調走。然後眼睜睜看著宋軍逐一把東京道的兵馬打崩。

西京,宋軍王稟所部,簡直是一路平推,一力降十會,直接憑藉紮實的兵力和戰鬥力,連克數城。

高估了己方的凝聚力。

這些年,遼國經歷兩位先帝堅持不懈地折騰,國力大損,大家心裡都有數。只是萬萬沒有想到,對軍心士氣的影響居然如此之大。

耶律佛頂的十幾萬軍隊,居然因為傳言宋軍玄武騎軍殺了過來,嚇得一夜之間散得乾乾淨淨。

這種事情應該只發生在宋軍身上,怎麼發生在我遼軍身上了?

想起這些,大家都有一種葉落而知秋,水流向東,大勢已去的感覺。

“兩位,宋軍已經逼近岐溝關,吾等要打起精神來,好好應對。大遼存亡,全在我等身上。”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