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一葉知秋水東流(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願意聽從天錫帝宣詔進宮的,只有耶律諦裡姑、蕭德恭等幾位契丹、奚人大臣。
天錫帝耶律淳看了看眾人,臉色暗澹。
蕭德恭卻破口大罵,“這些該死的漢人,看到大事不妙,尾巴一轉就準備賣主了。”
天錫帝嘆了口氣,與耶律諦裡姑、蕭德恭等人商議起耶律大石的請兵要求。
“陛下,臣覺得還是準了吧。守城,這南京城恐怕難守了。”耶律諦裡姑答道。
蕭德恭忍不住呵斥道:“十郎,你說得什麼話?這南京城自漢唐以來就有的雄城,又有軍民二十多萬,糧草無數,守個半年一載的完全不成問題。”
“宋軍也能圍我們半年一載!”耶律諦裡姑毫不客氣說道,“我們外無援軍,等到宋軍合圍,把我們困死在這南京城裡,再逐一剪除城外各散兵遊勇,我們就只能坐以待斃。再說了,南京城是千古雄城,涼州城就不是嗎?還有西夏興平府,傾全國之力修建的大城,最後還不是成了一片焦土。”
“再說了,城裡二十多萬軍民,有契丹人、有奚人、有漢人、有渤海人...你知道里面誰有二心?就算我們契丹人,你們奚人,誰敢保證他們不會私通宋軍,開啟城門?”
耶律諦裡姑幾句話把蕭德恭逼得無話可說,然後轉回面向天錫帝,繼續說道:“陛下,就派耶律馬哥和蕭幹,各率契丹和奚兵南下支援耶律大石。就算一時擋不住宋軍,也有一支力量在南京城外呼應,不至於成了孤城。”
“十郎說得極是,就這麼辦吧。”耶律淳氣喘吁吁地答道。
自從宋軍全面進攻後,他一日三驚,身體迅速垮掉了。現在稍微說幾句話,都氣喘如牛。
“十郎,你留一下。”耶律淳叫住了耶律諦裡姑。
“十郎,朕宣群臣來議事,除了你們幾個之外,再無其他人。漢臣更是一個都不肯來。一葉落而知秋啊。”
耶律淳嘆息道。
“陛下不必氣餒。大石雄才偉略,定能重現岐溝關、高粱河大勝,扭轉乾坤。”耶律諦裡姑勸道。
“耶律大石...”耶律淳轉移話題道:“十郎,你知道那些漢臣在幹什麼嗎?”
“知道,聽說都聚在李儼府上,商議著賣個好價錢。”
“這些湖塗蛋,以為在地上一跪,再把我們的頭顱獻上幾個,就能在新主那裡再謀一份榮華富貴?十郎,你說宋國官家缺漢臣嗎?”
耶律諦裡姑愣了一下,最後搖了搖頭。
“十郎,你說燕雲十六州,還有東京、中京諸州縣,非這些漢臣治理不可嗎?”
耶律諦裡姑又搖了搖頭。
“你說,我們數十萬契丹、奚人,需要那些漢臣幫忙安撫羈縻嗎?”
耶律諦裡姑眼睛一亮,緩緩地搖了搖頭。
耶律淳勐地咳嗽了一會,喘著氣徐徐說道:“所以說,耶律大石十幾歲就在開封城跟宋國官家打過交道。我大遼滿朝文武,就他深知趙官家的脾性啊。聰明人,真是聰明人啊。”
這時,有內侍進殿,舉著一份人名目錄稟告:“陛下,這是娘子舉薦的棟樑之才,可助陛下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耶律淳看都不看,隨手就丟到一邊。
“告訴蕭普賢女,安靜些,不要再惹是非了。”
看到耶律淳神情嚴肅,內侍慌忙行了一禮,匆匆離去。
“十郎啊,讓你見笑了。我的這個婆娘...是個禍害。朕念及她當年為了保住我等父子的平安,付出不少,才容忍至此。唉,當年你也是知道,家父與朕,說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實際上...道宗先帝,疑心之重,連皇后、親子都懷疑,何況我們父子倆...”
耶律淳有些疲乏,靠躺在椅子上。
“湖塗女人,以為摸過幾天傳國玉璽,就覺得自己能左右天下了?由她去吧!朕這身體,時日不多了。十郎,你把戶籍圖冊都看緊了,還有那些宗室親貴們。不要出亂子。宋國官家,不是好殺之人。西夏嵬名氏都沒有絕其子嗣,還派人看護其祖陵。想必我大遼,也不會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