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一葉知秋水東流(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只是那些契丹、奚人不肯答應啊。”李處能眼珠子一轉,看了一圈眾人,“在下聽聞,有部分奚人酋長,慫恿奚王蕭幹,率部退居中京奚人故地,趁亂稱帝,開創一番事業。”
“不知死活的東西!”同平章事曹勇義冷笑一聲說道,“大公鼎與我來信了?”
“大公鼎?長寧軍節度使、中京留守大公鼎?”張琳追問道。
張琳追問的這位大公鼎,是渤海豪族世家,世居遼陽率賓縣。遼鹹雍年間中進士,歷任多職,後主動提出率渤海豪族世家遷居中京,自此一家人定居中京大定府。
“真是此公。某與他關係匪淺。他前幾日遣人來信,言明燕山以北,已是宋軍鐵騎之域。他也率領中京、東京渤海上百豪族世家,向宋國東北宣撫使曾大官人(曾保華)請降了。同時也勸吾等,早做打算。”
聽曹勇義說完,康公弼冷然一笑。
“故地老巢都沒有了,奚人還妄稱什麼立帝創業,真是可笑之極。”那語氣,彷佛已然成為宋國柱石良臣。
“耶律大石在涿州準備與宋軍主力大戰一場,要兵催糧的奏章來了十幾封。既然如此,就把南京城內外的契丹、奚精兵,悉數調給他。這南京城的防務,從其他地方抽調漢軍、渤海軍來負責。”
老謀深算的張琳一說完,引起一片叫好聲。
“妙計!”
“張相不愧是吾等楷模。”
李處能站在自己已經是宋臣的立場上,憂慮地問道:“南京城還有六七萬契丹、奚人精兵,悉數調撥給耶律大石,加上遼興軍,有十二三萬之多。實力倍增後,萬一打敗了宋軍,又當何如?”
李儼瞪了他一眼,“你湖塗!現在這局面,遼國缺糧少兵,宋國卻能傾全國之力,糧草兵源源源不斷。耶律大石就算勝兩局、三局,也翻不了盤。可要是他輸一局,就是滅頂之災。再說了,耶律大石僥倖勝了一局,豈不是顯得吾等更加重要了嗎?”
是啊。耶律大石要是打敗了宋軍一兩局,自己這些誠心反正的漢臣們,豈不是在宋國官家那裡,顯得更有價值了?
“李相說得沒錯。燕雲十六州,還有中京、東京諸州,宋國官家都需要吾等去幫他治理的。不用我們這些飽讀聖賢書計程車子們,難道用那些粗鄙不堪的契丹、奚人?”
李處溫連忙附和了一句。
“沒錯,沒錯!”
這時,門外有人在稟告:“諸位大官人,宮裡來人了,說陛下宣諸位進宮,有要事商議。”
屋裡一片寂靜。
過了一會李處能不耐煩地答道:“都這個光景了,還有什麼好商議的,就說吾等早早睡下,有事明日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