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爭之世各逞雄(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冷靜下來的耶律大石問起詳細情況。
原來七天前信州之戰後,得勝的宋軍鼓譟而至。一會呼嘯而來,對著通州城一頓火箭;一會繞城別走,襲擾韓、安、鹹等州...
蕭合魯已經新敗,不敢出城迎戰,只能固守通州城,等待援軍。
五天前,大批宋軍進據通州城以北三十里的山丘,修建營寨,打造器具,一副要攻城的姿態。
同時分出多部,襲擾通州城外各縣鄉,並切斷與鹹州等連通遼陽城的州縣的聯絡。
蕭合魯不敢怠慢,帶著全軍上下如臨大敵。
可是三天前,襲擾變得越來越少,但北面的營寨裡卻是燈火通明,炊煙寥寥。蕭合魯是沙場老將,看到這形勢,知道是宋軍在兩三天內要對通州城發起進攻,所以會收縮兵力,讓將士們養精蓄銳,全力一戰。
可是到了前天下午,蕭合魯發現不對,通州城下居然一整天沒有宋軍往來偵查。他當機立斷,派出探子前去打探,卻發現北面的宋軍營寨寂靜無聲。冒險進去一看,發現裡面居然空無一人。
蕭合魯覺得十分驚悚,十萬兵馬,居然在他眼皮底下不見了。
耶律大石細細想過後,終於把關竅想通了。
“蕭公,你一開始就上當了。”
“大王為何這麼說?”
“宋軍的主力,一開始就沒有過來。到通州城下,四處襲擾的應該是宋軍偏師,大約兩萬人。他們來回更換旗號,甚至可以白天大搖大擺地進駐,晚上悄悄潛出,第二天白天換個旗號又大搖大擺地進駐。”
“如此一來,自然就能讓蕭公覺得,宋軍全軍開至。三天前,宋軍偏師大部開始悄悄撤退,可能就留下一兩千人,虛張聲勢。等到前天,可能在凌晨之前,這一兩千留守兵馬,也悄然撤走。”
蕭合魯捶胸頓足,懊悔地叫道:“老夫征戰數十年,想不到今日著了道。”
“蕭公,宋人素來詭計多端。而且他先在信州打敗我軍,使得蕭公心有顧忌,只想守城待援,不敢隨意出城,這才著了道...宋人用計,環環相扣,正中人心,確實讓人防不勝防。”
耶律大石解釋和安慰了一番,又問道:“蕭公,可有偵查宋軍去向?”
蕭合魯重新振奮精神,朗聲答道:“屬下派出細作探馬,分別向東、向北、向西搜尋探查。同時還派出信使,聯絡南邊、西邊各州縣,叫他們密切關注地方動向,一有異常立即回報。”
“到目前為止,到處都沒有訊息。北邊和東邊的探子,出城不過一百五十里,就遇到成群結隊的亂兵。這些亂兵由女真、鐵驪、兀惹等各部族組成,或數十,或數百,唿哨而至,離箭而去。或聚或散,隱在山林之間。”
“見到我軍探子偵騎,一湧而上,絕不留手。東邊和北邊的探子,死傷慘重,只能全部撤回來。”
遼軍退出,宋軍又沒有正式接管,東北很多地方就出現了權力空白區。那些從來就沒有安分守己過的各部族,肯定是趁機興風作浪,劫殺偵騎再普通不過了。
“這些混賬東西!等到擊退宋軍,再好好收拾這些山林蠻夷!”耶律大石也無計可施,只能憤憤地說了一句狠話。
“西邊,我派出的探子只回來一部分,都說毫無蹤跡。真是奇怪了,十萬大軍,居然沒有留下一點蛛絲馬跡?”
“蕭公勿急。十萬人馬怎麼可能不會留下蹤跡呢?肯定是我們發現情況的探子還沒有回來。再等等。”
等到下午,終於有訊息回報。
“烏州愛民城(雙遼)?”耶律大石遲疑地問道。
“是的大王,屬下派出的探子,在通州以西兩百六十里外的烏州愛民城,發現了宋軍架設浮橋,已經過河的跡象。找了當地的百姓詢問,說確實有一支軍隊來過,有說兩三萬的,有說五六萬的。”
“宋軍南渡遼河干什麼?”
蕭合魯表示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