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文院學士、權禮部尚書、出使北遼國信正使蘇轍,坐在馬車,似乎聽外面的車輪聲入神。其實上,他的心緒,從離開開封城開始,就一直沒有平復過,就跟不遠處翻騰的黃河一樣。

蘇轍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接到這份差事。

四天前一大早,秘書省和內侍省的人就登門拜訪自己,說官家要召見自己。

急急忙忙收拾一番,自己懵懵懂懂地跟著進到崇政殿,官家見面第一句就是:“此次出使北遼,為遼主進賀七十大壽,朕想以你為正使...”

蘇轍記得自己當時一個激靈,出使遼國?

他的政治素養和功底比兄長強多了,很快就猜想到,可能跟不久前的涼州大捷有關。

果然,官家三言兩語把出使遼國的目的全部講出來,然後一臉期盼地看著自己。

說實話,當時自己心裡有些慌。

蘇轍從各種渠道瞭解到,明年新制,自己應該會是中書省司徒,三相之一,不少親朋好友都在私下裡祝賀自己。

能夠重回大宋中書省,成為同相,蘇轍其實心裡是躊躇滿志。跟現在已經絕了仕途念想的蘇軾不同,蘇轍還滿懷政治抱負,意圖再展宏圖。

但是蘇轍也知道,在執政能力和勾心鬥角上,他遠不如章惇、呂惠卿和蔡卞等人。所以能成為中書省司徒,負責編修制定律法誥令,很符合他的意願。

既能實現政治抱負,又不用跟章惇、呂惠卿等人鑼對鑼鼓對鼓地正面交鋒。

只是多年的宦海沉浮告訴蘇轍,明年的中書省司徒,沒有那麼好做,前面還有難關要過。

首先,官家為何這麼早就把三省主副官人選的風聲放出來,這裡面肯定有大有文章。

自己這次被舉薦為出使北遼正使,韓師樸私下透過風,是章子厚全力推薦,呂吉甫極力附和。

這裡面又有什麼玄機?

自己確實是章子厚和呂吉甫推薦的,可最後點頭同意的卻是官家。他心裡又是怎麼想的?

或許,自己出使北遼,就是一次考驗。

在去年哲廟先帝皇子夭折後幾個月裡,章惇、呂惠卿、許將、安燾、溫益,甚至包括範純仁三兄弟,一干中樞重臣都經歷了一次考驗。所以才有現在各自的去處。

自己還欠一場,得補上啊。

蘇轍聽到車外有牛的叫喚聲,撩開窗簾的一角,看到十餘輛牛車,堆滿了高高的麥稈,在直道的一側,緩緩地前進。

“蘇季,這是做什麼?”蘇轍忍不住問道伴隨。

“大官人,容小的問問。”

過了一會,蘇季回來稟告道。

“大官人,這是百姓們把秋收後的麥稈集中起來,一起賣給造紙廠。在靈河鎮那邊,很大一家造紙廠。聽說開封城的大報小報,還有官宦大戶人家中新近流行的手紙,都是用的他們家的麥稈紙。”

“用麥稈造紙?老夫孤弱寡聞了,居然沒有聽說過。不是用樹皮、麻頭或者蠶絲、棉絲嗎?”

“這個趕車的老丈也不知道。他只是聽說這造紙廠是開封城裡來的人辦的,好像什麼格物院。”

“格物院...”蘇轍聽到這個名字,忍不住捋起鬍子來。

跟弘文院是名義上的“兄弟單位”,實際上卻是競爭對手,明裡暗裡不知爭過多少回。只不過人家是官家一手建立的,正是如日中天,弘文院有再多的名士,也難擋其鋒芒。

那群瘋子辦的,倒是有可能。

不過這些對於現在的蘇轍,都無關緊要。他的思緒,很快又飄回到崇政殿,官家召對的那一幕。

蘇轍記得自己坐在座位上,想了一會,又醞釀了一會,才緩緩說出一番中正持公的話,然後說自己一定會竭盡全力,完成詔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