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長年富貴屬多才(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朝不缺地,缺的是優質耕地。不過朕從來不擔心,湖廣、嶺南、江淮,還有大量荒蠻之地未開墾。還有遼東遼西,等到朕滅了遼國,也可以大量開墾。當然,朕還惦記著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舊地,五代十國時期,趁著中原混戰,被野心家給竊取出去。”
“那裡土地肥沃,一年兩熟,是漢唐先輩們給我們留下的遺產,豈能在大宋手裡遺失。等朕收拾完北邊,再編練出新式水師來,定要收復此三郡。”
“所以朕一直說,耕地不夠怕什麼,只要我們足夠強大,天下之大,去搶就是!嗯,搶這個字不好聽,應當是把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帶到那些荒蠻之地,教化當地土著,讓他們脫離愚昧...”
“教化好啊,儒生動不動就喜歡教化別人,以德服人!現在好了,我大宋水陸兩師,進軍到哪裡,那裡的教化就交給這些儒生。有馬步水三軍的刀與火,想必他們絕對能以德服人,教化萬民。”
聽到這裡,張叔夜忍不住又大笑起來,笑得無比舒暢痛快。
笑完後又有些惆悵,“陛下,你要調臣入京,離開這河北。可惜未能親眼看到河北治河成功,甚為憾事。”
“遺憾什麼?嵇仲先生,眼界要放寬廣長遠一些。朕準備把呂頤浩調到河北,任佈政副使,專職治河。他的能力,你是知道的。可以說,他是你在開封城裡帶出的學生,完全可以把河北建設以及治河工作交給他...”
“黃河,是一定要治的。它不僅是河北一郡的要緊大事,也是河南、河東、秦川等郡的要事。治河不簡單,涉及的不是一部一郡。朕想著在尚書省裡設立黃河治理委員會,作為治理黃河的主管部門,制定方案,推動執行,監督考成,牽頭協調三省各部門和地方各郡...”
“嵇仲,你到時可以擔綱起這個委員會,當河北的諸條分洪河道落成時,你代表朕和尚書省去出席主持!”
“好,臣就等著這天。”
說到這裡,張叔夜突然想到什麼,忍不住問道:“陛下,臣的治河草案裡有一條,就是利用濟水河,再拓出一條入海河道。聽說是被陛下給否決了?”
“是的!這影響到朕的中原連海計劃。”
“中原連海計劃?”
“是的。商貿最重要的就是交通。江浙閩越,嶺南南海,高麗東倭的物產,透過海運水運最是便利。可是中原腹地不靠海,更麻煩的是不像湖廣江淮,有大江大河通海,水運便利。汴河那條運河,從江南轉運,路途太遙遠了。所以朕盯上了濟水河。”
“濟水河自前漢被黃河改道搶佔了河道之後,時旱時通。慶曆年間,黃河改道北上,濟水河又重通入海,只是水量不大。朕就把蒙山以西諸河,汶水、泗水、藤水等河,全部改道入鉅野澤。嗯,就是那個梁山泊,朕不喜歡這個名字,叫改回鉅野澤。”
“甚至計劃在河北、河南河道修好之後,再分出一條河道,接入鉅野澤,增加水量,不過這是後話。現在鉅野澤的水,在汶水等諸河彙集下,十分可觀,彙整合濟水河,直至入海。”
“在濟水河入海口,新修的東興港,一百噸的內河船可以逆河而上,入鉅野澤,再從鉅野澤經廣濟河,入開封。東京城,算是可以通海了。”
“不過廣濟河、汴河等運河,河道可以拓寬,但是水量一時半會增加不不上去。就算把河道擴寬,水深不夠,運載能力還是提高不了。所以工部計劃在榮陽、榮澤兩縣的廣武山谷,修築一個人工湖,也就是水庫,讓洛水河先經過它,再調配進入黃河和廣濟、汴河。”
“廣武水庫的作用,一來蓄洛河水用來調劑汴河、廣濟河等運河;二來黃河氾濫時,可以作為一個緩衝地區,減輕對下游地區的壓力。”
張叔夜眼角一挑,“陛下,該專案工程量不小,而且那裡良田連翩,佔了修水庫,有些人會不答應。”
趙似淡淡地說道:“朕會跟他們好好講道理的,以德服人,想必他們會答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