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長年富貴屬多才(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官家,那許先之呢?”張叔夜不甘心地問道。
“讓他做劉仲堰的助手。今天這個許先之的表現確實很驚豔,但是要想獨掌一郡一部,還差點火候。讓他跟著再歷練歷練。”
張叔夜聽到趙似說到一郡一部,心頭一動,忍不住問到:“官家,你想調先之進尚書省?”
趙似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悠悠地說道:“懿叔的身體也不大好。”
“懿叔先生的身體怎麼了?”
“幾位醫生看過,不大好,叫家捲心裡早有準備。”
張叔夜一聽,心裡也咯噔了一下。
懿叔先生,就是程之邵,眉州眉山(四川眉山市人,大小蘇公(蘇軾、蘇轍)的表弟。
“懿叔先生,是滿腹才華,為朕和朝廷立過大功的人啊!可惜,天妒英才啊!”
張叔夜聽說程之邵的事蹟,他任夔路(重慶奉節轉運判官時,夔州知州強狠不奉法令,程之邵上書彈劾,將其扳倒,論罪處置。
大寧(重慶市巫溪生產的井鹽利潤頗大,鹽官擅自將產量的一半上繳國庫,剩餘的交商賈賣給百姓。商賈與官勾結,膽大妄為,居然讓百姓先繳錢幣,食鹽又不足量供給,百姓因此上告。
程之邵接到狀紙來到大寧,查明情況後下令將儲存的食鹽全部供給商賈,鹽業營銷渠道暢通,鹽稅成倍增長。
後轉遷主管秦、蜀(甘肅天水、四川崇慶的茶馬公事,用當地多餘的茶葉同熙(甘肅臨挑縣、秦二州蕃人交換戰馬,既革除過去黎州(四川漢源縣北買馬之弊,又得到更多的良馬。
趙似追憶道:“元符二年,朕奉皇兄詔書,巡視西北沿邊五路,懿叔先生正好知鳳翔府。朕以陝西六路宣慰大使,領兵伐夏。戰火一開,錢糧耗費無計。國庫困窘,潁叔先生(蔣之奇)舉薦懿叔先生主管茶馬,籌集糧餉。獲良馬上萬匹,茶課四百萬緡。元符三年,先生又用茶葉交換軍糧,輸錢六百萬緡以供軍用。”
“可以說,沒有潁叔和懿叔兩位先生在後方籌集糧草錢餉,什麼河湟三戰三捷、零波山之戰、河南之戰、涼州之戰,統統打不成。真是可惜啊,潁叔先生已經病逝,現在連懿叔先生,也要棄朕而去...”
說到這裡,趙似長嘆一口氣,“朕看中的兩位計相啊,可惜了,朕的賦稅改制,只進行了第一步,任重而道遠,暫時沒有人能幫朕!”
張叔夜在理財方面才幹平平,只是他好奇,計相蔡京做的不是挺好的嗎?
“陛下,元長先生,才幹卓群...”張叔夜小心翼翼地問道。
“蔡京此人,才幹有,魄力有,只是心思太多。他做任何一件事,都是為了博朕的歡心,以固聖卷,為他的太宰之路做鋪墊。要是他能像元度先生那樣,知道些進退,該多好啊!”
張叔夜聽到這裡,有點明白了。
陛下對蔡京是在用,但不敢大用。或者說是沒有精通度支財政的臣子在旁鉗制時,不敢放權給蔡京。
因為陛下覺得他對權力慾望太強烈了,任何事都不會從公忠大局出發。
“陛下,計部不是還有張康國張賓老嗎?臣聽說此人幹得非常不錯。”
趙似搖了搖頭,“他守成尚可,要他推動賦稅改制,沒有那份魄力。而且,他鬥不過蔡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