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洗盡青衫輦路泥(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似繼續話題:“希古先生,尚書省宰臺調整,你知道嗎?”
“回官家的話,臣看過《東華朝報》上的報道。”常安民謹慎地答道。
“朕原本想讓章公做完五年任期,以全君臣相約。只是這兩年,章公嘔心瀝血,付出太多。不到七十歲的人,卻比七八十歲的人還要蒼老。”
說到這裡,趙似嘆了一口氣,“朕不忍讓國事熬幹章公的心血,終於同意他做到年底。接任太宰人選,朝中群臣的意見在衝元公(許將)上比較一致。”
“現在衝元公調任左僕射,其中含義,想必希古先生也知道。只要沒有大的意外,衝元公應該是要出任太宰,總領國事。”
說到這裡,趙似看著常安民,左手不由自主地扶著車窗邊沿,手指在上輕輕地方敲動。
常安民也知道官家要提及要緊的事,正襟危坐。
“尚書省要做一番大調整。朕的意思,想讓你出任吏部尚書。”
說到這裡,趙似停了停,在心裡斟酌了一下用詞。
“此前吏部尚書一職,由黃公(黃覆)兼任。黃公慎重有餘卻魄力不足。吏部工作繁重複雜,大宋上萬官吏的錄取、培訓、任免、考成。裡面牽涉多少關係,非大魄力大手段者方可。黃公...等於是章公在吏部的傳聲筒。”
常安民聽得出來,官家對黃覆的工作很不滿意。
“吏部的工作需要章公去決策、去主抓。可是尚書省多少大事等著他去處置,能分出多少精力時間來顧及吏部工作?到現在為止,吏部看上去做了些成績——廢除了遺蔭和舉薦制度;在科舉制度上初步建立了招錄製度;設立了專科學院;成立了不少專科學習班,培訓了部分官員...”
趙似毫不客氣地指出吏部的問題來。“可是最重要的考成法,還吊在空中沒落地!培訓適用的官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用制度去監督和管理他們。沒有嚴格的監督和管理制度,培訓再好的官員,到了渾水裡,早晚還是會被變質。”
“過濾系統沒有弄好,沒有辦法把渾水濾清,多少清水注入進去,都會變渾,然後又去汙染後續進來的清水。”趙似臉色有些難看,“考成法不施行,後續的度支預算制度、問責制度、整風肅紀...等等,都無法跟進。”
“朕一直在強調,正確的路線確定之後,官吏就是決定的因素。官員是我們中興大宋的生力軍,建設符合天啟新政要求的官吏隊伍,是朕對尚書省、對吏部的寄予期望的重要任務之一。可惜,吏部和尚書省這三年多的工作,沒有完成這一項重要的任務。”
說到這裡,趙似看著常安民,期盼地說道:“希古先生在河東的政績,說明你是有手段有魄力的。朕相信,吏部在你的帶領下,定會煥然一新,建設好新官吏隊伍。有力地推動天啟新政的推行。”
“官家的聖意,臣明白。吏部責重權重,關係重大,官家突然把這麼重的責任交給臣,臣有些惶恐。”常安民沉聲答道。
“知道惶恐,就是知道責任重大。朕巡視河東,走州穿縣,希古先生就一直隨駕左右,跟朕多溝通。”
常安民馬上明白,這是官家藉著隨駕的機會,向自己闡述對自己和吏部工作的期盼,以及如何建設新官吏隊伍的想法。
難得的機會啊。
“臣謝過陛下!”
你是天才,一秒記住:紅甘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