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慧海、四如、悟繁、澄靈五位方丈高僧接過草桉,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

當頭就是一行字,《大宋佛教愛國聯合會自治管理細則草桉》。洋洋灑灑上萬字,寫得非常仔細。

首先是組織架構。

草桉規定,該會所有的規章制度,必須由該會審議透過,方可施行。

而僧侶代表如何推選,又有詳細規定。

一般是每座僧舍佛剎推舉一名郡代表,到郡支會參加郡代表會議,再按十選一的比例。

如果中途有代表病故,可按章程補選。

然後是長老會。

在幾位高僧看來,這長老會對於佛教界來說,位高權重,跟朝廷的垂拱殿學士差不多。

長老會的職責很多,比如領頭起草新的規章制度;任命高階僧侶——如方丈、住持等;佛剎間糾紛、僧侶處罰的最終裁定...

看到這裡,幾位高僧對長老會長老如何產生,一下子緊張起來。

往下看,原來長老會有十五位長老,由全國僧侶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也是五年一任。而名額分配原則,先按佛教重要宗派來。

朝廷承認佛教有八大宗派,性、相、臺、賢、禪、淨、律、密。每宗一位長老,不偏不倚。

剩下七位,先按東南西北中五大區,每區推選一位。剩下兩位名額,由全國僧侶代表會議聯名推舉。五位代表聯名,即推出一位候選人,再統一投票選舉出來。

接著是執事會和監事會。總共六位執事和五名監事,由長老會提名,全國僧侶會議透過。任期同樣五年。

他們各責一塊。

五位執事分管總會下設的教務、庶務、人事、財務、典藏、營繕等管事處。

五位監事分管東南西北中五方巡戒課。

再後面是僧侶招錄、學習和佛學院等制度。原則上每宗一座佛學院,一般設在該宗祖庭佛剎旁邊,各自分開,互不隸屬。

僧侶招錄由佛教愛國會統一組織考試,統一出題,分招入學院再分宗學習...

還有僧侶修行考稽和定級——這類似職稱考試和評定...林林總總,總計上百條。

當然了,幾位高僧也看出來,名義上授予佛教愛國會自治管理,但是禮部功德司的監管,其實也是無處不在。

從僧侶招錄入學,到畢業時僧侶資格考試,再到僧侶代表推選,佛剎管理人員的推選,還有長老、執事、監事的推選...都在禮部的監管之下。

比如佛教愛國會招錄僧侶學員,每年是有定額的。畢業時僧侶透過資格考試,獲得總會頒發的度牒。度牒上除了總會人事處的印章,還必須有功德司的印章。

每年頌發多少張度牒,由總會報給功德司,批下來多少,就是多少。

還有郡和全國僧侶代表、長老執事和監事的推選。從候選人到當選者,名單必須報送郡民政廳和禮部功德司進行資格審查和批准確認。

資格審查不過,更換候選人;不予批准,那就重新推選...

名義上給予了自治管理權,實際上是把所有的僧侶圈在僧舍佛剎養了起來。

智海等人看完後,心裡感嘆,官家,你對我們太愛護有加了!真是比佛祖還要關心我們這些僧侶啊!

可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相比起前唐武宗、前周世宗的滅佛毀寺的舉止,官家實在是太仁慈。仁慈的讓我們不得不接受啊。

智海等幾位高僧心裡清楚,當今官家一旦決定“不仁慈”了,他的手段可能會比唐武宗、周世宗要狠辣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