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洗盡青衫輦路泥(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新絳縣,此前叫正平縣,為絳州州治。天啟改制後,河東變成了河東郡,原絳州數縣,汾水以北以西,被劃給北邊的晉州;汾水以南以東,被劃給南邊的蒲州。
新絳縣在汾水以北,現在隸屬於晉州。
新絳縣縣衙,就是此前的正平縣縣衙,趙似在常安民、李復、譚世績、宇文虛中等人的陪同下,剛走進大門,突然想到一件事,轉頭問道。
“此前的絳州州衙呢?”
晉州知州薛韜連忙從後面的州縣官員中走上前來,恭敬答道,“回陛下的話,絳州州衙現在被改為新絳第一中學和新絳第一小學。”
趙似臉上的笑容讓薛韜鬆了一口氣。
“這就對了,就該這樣。民為本,不是喊喊口號,表表決心就行的。必須做實事。先學校後縣衙,就是在真正做實事!”
趙似語氣一轉,“有的州縣,也有新絳類似的情況。有合併廢棄的州衙,地方官員就動起歪腦筋,居然改建成道觀。看到朝廷在廢假寺、逐偽僧,就以為朕要滅佛尊道。這些人的腦子,小心思太多,一點政治敏感度和悟性都沒有。說句不好聽的話,揣摩上意都不會!”
薛韜聽到這裡,心裡激動又慶幸。
激動是官家親口讚許自己的做法,這就是政績啊。他悄悄地看了看常安民和李復,臉上滿是感激。
當初他也是這麼想的,把廢棄的絳州州衙改成道觀,迎奉聖意。常安民巡視州縣時,制止了這一行為。
後來去郡裡開會,他跟李復有舊,特意去請教了一些事,得到了指點,最終下定決心,把廢棄州衙改為學校。
這才有在官家面前的出彩。
薛韜的神情和眼神,被趙似看在眼裡,他不動聲色,笑著問道:“前唐名將薛仁貴是絳州龍門縣人士,薛知州也姓薛,是不是一脈的?”
薛韜的腰彎得又低了,恭敬地答道:“回陛下的話,薛平陽郡公出於河東薛氏南祖房,屬於蜀薛一支。臣出自新蔡薛氏忠諫堂,其祖出自前漢薛長卿公,屬於沛薛一脈。”
看到薛韜緊張的樣子,趙似哈哈一笑,“朕只是問問,薛卿不要緊張。朕知道,天啟新官制有迴避制度,知縣不得本州為官;知州不得本郡為官。薛卿你擔心的是這個吧。不必擔心,朕相信吏部不至於湖塗到這個地步,也相信希古先生能把關好的。”
說完,揮揮手,“走吧,不要讓被請來的知縣、鄉正、里正和耆老鄉紳們等久了。”
走進新絳縣正堂前的院子,烏壓壓地站滿了人,一直從正堂站到院子裡。
從趙似身後的州縣官員裡,快步走出一位穿著綠袍的知縣,走到群人最前面,準備領頭拜見聖駕。
剛才在城門接駕時,晉州知州薛韜介紹過,他是新絳縣知縣,黃興國,字盛中。
在他身後是穿著緇、黎兩色衣服的一群人,他們是縣下屬的局、鄉主官,八九品官吏。
再後面是青、灰等各種雜色衣服的人,是里正、保正和耆老鄉紳等人,他們不是官吏,穿的就是各色百姓的衣服。
百盟書
中間雜有幾位草綠色衫衣,屬於退伍人士。
“微臣/草民見過陛下!”
烏壓壓的一群人在新絳知縣黃興國的帶領下,向趙似拱手作揖行禮。常安民等人老實站在一邊,不敢與官家一起受官民之禮。
“都起來,各位都坐!”趙似和氣地說道,“今天我們不按官階高低來排位,按年紀大小來坐。諸位耆老,請坐到前面來。”
黃興國一聽,連忙和屬下幾人,把二十幾位六七十歲的耆老請到最前面,挨著官家坐下。鄉紳們緊跟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