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風過陰山黃河畔(三)(第1/2頁)
章節報錯
謀寧克任指揮著夏軍護著糧草輜重出了兀剌海城,可戰鬥還在繼續。
雙方數萬兵馬完全混戰一起。
有的地方是宋軍圍著夏軍打,有的地方是夏軍追著宋軍打,大部分地方是犬牙交錯,敵中有我,我中有敵。周圍都是敵人,也都是同袍。
但是用心細細一看,宋軍比夏軍要打得有章法得多。
戰場形勢再如何混亂,宋軍都能保持著十人隊的最基本隊形。軍士們在率先和甲士的率領下,轉戰戰場,遇到其它十人隊,立即合併。
誰為領隊,看軍階。軍階相同,誰年紀大誰就是頭。一支、兩支、三支...戰場上宋軍經常能保持著百人隊的作戰勢態。
就算遇到強敵,百人隊被打散了,轉場之後,各自散開的十人隊,又會像水滴一樣,流到一起,形成了一股新的大水流。
他們在軍官的帶領下,按照操典裡所說的,按照優先順序別對敵人目標進行打擊。他們四處出擊,夏軍疲於應付,整個戰場越打越亂。
夏軍護送出來的糧草和輜重,是宋軍各戰鬥隊的第一優先打擊目標。
一隊又一隊的宋軍百人隊,就像驅趕不散的牛蠅,嗡嗡地圍過來,費盡力氣趕走一群,轉眼間又來了一群。彷佛怎麼也驅趕不盡。
套路基本都是一樣,在外圍打轉,用箭失襲擾護衛的夏軍,拉開間隙後,用火箭勐射載著糧草和輜重的馬車,甚至有騎兵舉著火把,趁亂衝進來,直接點火。
謀寧克任帶著部下負責押送糧草和輜重出城,向城西牧場轉移。那裡雖然被大火燒過一遍,卻是兀剌海城離得最近的,可以作為屏障的營寨。
他親眼看到,自己指揮部眾,把襲擾馬車的宋軍殺散,可是他們在外面轉了一圈,匯合了此前被殺散的同伴,組成了一支新的隊伍,又殺了回來。
這讓謀寧克任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看來,下面計程車兵離開熟悉的上司,變成了散兵,很難被重新組織起來。因為就算被新的上司收編,互相之間的信任,配合的默契,都無法跟原來的上司和同袍相比。
所以戰事中,一旦被打散,各部就會各自為戰,戰鬥力被大大削弱。天下的軍隊,包括遼軍和夏軍,都是如此。
偏偏宋軍打破了他的慣例思維。
宋軍不管被如何打散,一旦遇到同袍,就會自動匯合在一起,組成新的百人隊。他們互相信任,配合默契,發揮正常的戰鬥力。
宋軍是怎麼做到的?
謀寧克任不會明白的。宋軍馬步軍,包括朱雀、玄武軍,訓練模式都是一樣。
同一兵種,軍官、陪戎士官和士兵們,受到的訓練是一模一樣。在平時演習和訓練中,各部還經常進行部隊被打散,隨機組合的類似演練。
雖然還達不到趙似理想中的能聚能散,但是相比同時代其它各國軍隊,要強許多了。
在宋軍連綿不絕地襲擾下,從兀剌海城好容易搶運出來的糧草輜重,被燒去了大半。看著零零落落、漆黑的馬車緩緩駛進西牧場,謀寧克任欲哭無淚。
這是己方最後部分的糧草和補給,現在只剩這麼點,就算今天的戰事不分勝負,夏軍也很難再堅持多久。
臨近傍晚,一隊隊的夏軍從戰場上一一歸來,李良輔帶著親兵隊也回來了。
他的頭盔上的紅纓折斷了,鎧甲破爛不堪,上面滿是黑色的血跡,騎著的坐騎也不是原來那匹大青馬。
他神情十分疲憊,跟所有的夏軍官兵一樣。一天的酣戰,讓他們身心疲憊。
李良輔站在寨門,親自迎接每一個回來的夏軍士兵。他強打著精神,用堅毅的眼神鼓勵著每一位部下,給他們勇氣,洗去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