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話剛落音,一旁的長孫墨離附和著說道。

“陛下說得沒錯。自古以來,歷朝歷代,最苦的莫過於百姓。他們辛勞耕作,天公稍微不作美,就會餓肚子。更可恨的是西邊和北邊的党項契丹人,以搶掠為生。動不動就深入宋境擒生打草谷。百年承平的粉飾下, 隱藏著多少宋國百姓的家破人亡!”

聽著這席話,趙似是情緒萬千。

百年承平,其實只是一個短暫的夢。在歷史上,用不多久,中原,整個神州都會化成修羅場。無論貴賤富窮, 所有人都在馬蹄和彎刀下呻吟苟且。

必須有人做出改變,改變這個歷史。

自己來到這個世界, 不正是身負這個使命嗎?

想到這裡,一種激情在趙似胸口裡迴盪,要噴薄而出。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趙似朗聲念道,然後轉過頭來,對著長孫墨離等幕僚說道:“我們苦讀史書,探討歷朝歷代的興亡根源,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我們要時刻牢記住百姓之苦,只有把這種苦銘記在心裡, 我們才能創造出不一樣的歷史來。”

李綱等諸位年輕才俊們靜靜地聽著,他們的臉因為激動而變得通紅, 正當躍躍欲試地發言, 一抒心中的感慨時, 有個疲憊又嘶啞的聲音在不遠處叫喊道:“趙官家, 你既知百姓之苦,何不放過西夏百姓,讓他們免除家破人亡之苦!”

原來是李青鸞,她終於追到了潼關,又偶爾得知趙似帶著人上了麒麟山觀景,便從另外一條路上繞了上來。

趙似見到是她,揮揮手,侍衛放她上前來。

李青鸞臉色泛著一種紅黑色,兩邊的顴骨凸出,如同山峰一般峻峭。髮髻散亂,衣衫皺皺巴巴,全無半分郡主的儀態。

一身的風塵僕僕,滿臉的疲憊。走到跟前,李青鸞的呼吸聲如同一張破布,在風中撕裂著。

看著她,趙似神情複雜地說道:“你何必辛苦追來?你知道朕是不會動搖的。”

李青鸞的臉上露出苦澀,“可是...我無計可施。數年來殫精竭慮地周旋, 局勢卻一天壞過一天。事到如今, 已是山河崩潰,柱石將傾之勢。我思來想去, 只能找你,尋找唯一的,也是最後的希望。”

說到這裡,她走上前去,滿臉哀求道:“十三郎,求求你,饒過夏國數十萬軍民吧。”

聽到她叫起這個稱呼,趙似不由地想起在開封城裡與她初遇的時刻。

那時的兩人,一個國之嬌卷,一個天之驕子,都躊躇滿志。兩人之間,都有那麼一點好感。只是這點兒女私情,很快就被心中的大志,以及國之大事給掩蓋了。

今天勐地又聽到這聲稱呼,趙似的心頭一蕩,心底深處的某種情緒,又搖曳起來。

但他很快就恢復平靜,堅定地搖了搖頭:“夏國立國百年,從鼎盛時的三百萬人,到現在不足百萬人口。這個結果,是你們自己種下的。”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十三郎,你既知百姓苦,為何要興師動眾,生靈塗炭呢?請你暫緩兵戈,待我回國,勸服陛下弟弟,舉國歸降。不戰而勝,不更好嗎?”

看著李青鸞那雙深陷在眼窩裡的眼睛,裡面全是痛苦和哀求,如同隴右大地上的黃河之水,洗刷著自己的內心。她為自己國家即將滅亡而痛苦,為自己眼睜睜看著這一切而無能為力痛苦。

她苦苦哀求,如同溺水的人,渴望抓到任何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