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我望雲煙目斷遠(三)(第2/2頁)
章節報錯
許將瞪了他一眼,“子厚,你湖塗啊!一旦西北戰事膠著,北遼乘虛南下,危急之時,難保不會有人趁機興風作浪?”
章惇的三角眼也一瞪,“哪又如何?你以為官家沒有最壞打算?曾保華和潘意分別為開封府和京畿內外都部署,除了拱衛安全,說不定就是在最危急時刻,護著太后、后妃以及文武大臣等退入西安。”
“你還是樞密院事,怎麼連官家常唸叨的‘人存地失,人地皆存’都忘記了?官家果毅堅韌,凡事做最壞打算,往最好處努力。恐怕在他心裡,已經做好最壞打算,就算那些奸人一時得逞。官家帶著主力大軍,揮師東進,大不了再打出一個大宋來。”
許將聽到這裡,也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官家還真是這樣的人,他真得下得了這樣的決心。
隨即,許將也領悟到章惇話裡的意思:“章相,你覺得官家此舉,是一次引蛇出洞?把經過幾次風雨洗禮,藏在最深處的某些人釣出來?”
章惇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只是又提醒了一句:“除此之外,官家恐怕還有另外一個目的,想看看三省一院,他親手製定的大宋軍國中樞,在他離開京城的日子裡,能不能鎮得住場子,維持著國政的正常運作。”
許將臉色微微一變,“你是說官家要放權?”
“是的,放權。當初官家就跟老夫說過,國政當悉數託付給三省一院,他只管方略和監督。”
“這樣,妥當嗎?”
“妥當嗎?”章惇不置可否,“官家此前跟老夫討論新官制時,曾經說過,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官制,只有最合適。而且還有兩點最關鍵的就是,留出暢通的反饋渠道和及時的糾錯能力。”
反饋渠道,許將知道,學習會上各種提到。糾錯能力,這就有點新奇和有意思了。
“章相,這糾錯能力是什麼意思?”
“衝元,熙寧變法為何會功虧一簣?除了反饋的資訊有偏差外,更重要的就是沒有糾錯能力。首先是王相公本身性子執拗,在種種阻撓下,把糾錯當成了妥協,於是一條道走到黑。其次就是神宗皇帝后來親自下場,推動新法。天子...怎麼能有錯呢?所以最後一點糾錯機會也沒有了。”
許將心領神會,“所以官家就吸取教訓,放權給三省一院。一旦反饋出新政哪裡有錯,把三省一院的某部門訓斥一番,順理成章就調整過來了。”
“可不就是這樣嘛。新政,在於一個新字,走的都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只能確保方向沒錯,但是走的每一步卻可能有錯。可能走岔了,不及時糾正過來,就是一錯再錯了,最後所有的心血都會付之東流。”
聽了章惇的話,許將很久都說不出話來,最後只能千言萬語,化作短短的幾句話。
“官家即位以來,老夫原本看不透,後來以為看明白了,可是很快,發現還是沒有看明白。今晚得章相提點,似乎又看明白了些。不過有一點倒是肯定的,官家,真的是在走前人從來沒有走過的路。”
章惇點頭讚歎。
“是的。這條路要是走好了,我大宋就此中興,千秋萬世,永耀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