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風流總被雨打去(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果不然,天祚帝開始往荒淫奢侈一路狂奔。
他與皇祖父稍有不同,崇佛好文,更愛遊獵。為了心愛的遊獵,他可以把國政丟給蕭奉先、耶律阿思等寵信之臣,四處巡幸遊獵。
去年,即遼乾統二年、宋天啟二年(1102年)正月,天祚帝攜皇后妃子,以及近臣貴族近千人,巡幸鴨子河(今吉林扶余)。
二月,巡幸春州(今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等地遊獵。六月,因為大雨罷獵,駐蹕散水原。七月,又在黑嶺遊獵。
出入駐蹕數以萬計,動輒設宴,宴請當地王公貴族,耗費巨大。
而國政完全落入蕭奉先和耶律阿思等人之手。
這些人為了討好天祚帝,除了全力支援他四處遊獵之外,還源源不斷從宋國採購美酒、果脯、香料、絲綢、玻璃等奢侈品。天祚帝巡幸到哪裡,這些奢侈品就送到那裡,供其享用。
此外,還不惜民力,在燕京大肆修建“江南名園”,好讓天祚帝在遊獵之餘,回到燕京休養時有心怡去處。
錢財源源不斷地向外流逝,奸臣們又在裡面中飽私囊,國庫已經窘困到了極點,只能對地方州縣和部落橫徵暴斂。最苦的南京和西京道,已經到了臨界點,到處都是民亂暴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聚成漫天的大火。
中京和東京道也全都怨聲載道,人心思變,民亂迭起。朝廷主力軍隊,忙著去彈壓這些地方的民亂。
以至於偏遠的上京道,遼國已經沒有力量去掌控它,現在幾乎處於失控的狀態,全靠好爪牙—塔塔兒部在勉強維持著。
蕭十佛和耶律大石都知道這些。北遼天子在昏庸荒淫中拉著遼國越墜越深,宋國卻在雄主的振奮下,面目一新。
“可惜,陛下熱衷遊獵,一年也回不來幾天南京。而在南京秉政的那些人,對宋國烽火四起,民不聊生卻是深信不疑,絲毫沒有防範。真是可恨!真想拉著他們過來,好好看一看!”蕭十佛忿忿地說道。
“沒用的。我們永遠也叫不醒一群不願意睜眼的人。十佛,聽說這幾年宋國往來燕京十分密切,在遼國賺到的錢財,很大一筆沒有運回宋國來,直接就進了某些人的腰包?”
耶律大石滿臉的憂患。
“沒錯。就是蕭奉先、耶律阿思、李儼等人。宋人用一船船的錢財把他們喂得飽飽的,所以他們心裡就算有數,也不會講出來。居心叵測,宋人居心叵測!”
蕭十佛恨恨地說道。
“是居心叵測。可是又有什麼用?宋人羸弱,已經深入我遼國君臣軍民的骨子裡。說宋人會對我大遼有非分之想,他們會認為是個大笑話的,說這是瘋子才能想出的事。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宋國的天子,可能就是個瘋子!”
“是啊,只有瘋子才會故意把國內的積弊全部挑破,然後直接動用兵馬去彈壓。殺,殺,殺得人頭滾滾啊。光河北,就殺了三四千人,勞役、流放了兩萬多人。霹靂手段,聽說把河北幾位老夫子活活嚇死了。”
“呵呵,是的。殺了這麼多人,宋國那些洋洋自得,以為天之驕子計程車大夫們,嚇得膝蓋全軟了。什麼飽讀詩書,熟識經義,還不是跟潑皮刁民一樣,懼威不懷德。”
說到激憤處,耶律大石和蕭十佛怒髮衝冠,勐拍欄杆,拍得手心發紅生痛,卻於事無濟。
現在遼國朝中奸臣當道,忠良困頓。就連蕭兀納這樣的擎天忠臣都被遠斥,自己這些無職無權,空有名望之輩,又有何用?
國事艱難,我輩卻只能困坐空談,如何不叫人惱怒!耶律大石和蕭十佛,看著熙熙攘攘,生機勃勃的開封城,心裡就像是堵塞了一團亂麻,嘆息一聲接著一聲。
真是叫人難開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