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吳王煩惱怨仙家(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是。”
不一會李彥就回來了,向趙佶稟告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來側妃多了,加上趙佶又愛排場,一位側妃一個院子,受寵的鄭氏、王氏和劉氏還一人一個院子加一個園子。
吳王府再大它也不是皇城,於是就不夠用了。
不夠用了矛盾就出來了。誰佔得院子大,位置好,景色美,關係到誰在吳王殿下心裡的位置重要性。
於是這幾位各出手段,明爭暗鬥,鬥得不亦樂乎。
尤其是側妃鄭氏和王氏,這兩位都是出自慶壽宮,在趙佶面前那叫一個姐妹情深,一轉背兩人鬥得最厲害。
王妃王氏是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兒,端莊賢淑,不少內侍,包括李彥在內,都想去討好她,好得她撐腰,在吳王府裡擅權出頭。偏偏王妃誰也不接納,這可惹惱了李彥這些沒卵子的傢伙。
他添油加醋,歪曲事實,把王妃變成了爭鬥的根源。
在李彥的嘴裡,就是因為王妃處事不公,使得幾位側妃有冤無處說,這才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來。
趙佶惱怒不已,“家有賢妻旺三代,國無莽夫興千秋。可恨官家一味魯莽事急,不知道會闖下多大的亂子。本王府上偏偏又沒有一位賢妻,鬧得這婦人之怨,讓外人見了笑話。”
鄭居中攀上了側妃鄭氏的關係,知道些內情,在一旁勸道:“殿下,何不向官家討個情,把秦王府賜下。聽說那座宅子是開封城諸王府裡最大的。”
“本王也想,可惜官家看得緊,不願意賜下。”
王甫在一旁心裡滴咕了,官家當然不肯了。那座潛邸王府,從英宗皇帝到神宗皇帝,再到現在的官家,出了三位天子,風水好得很。
換做誰都不管亂賜,就算官家生下皇子,也不敢輕易亂賜,否則的話,很多人會胡思亂想。
“還是讓錢給鬧得。要是本王有錢,把前後左右的民宅院子都買下,打通擴建,也就沒有這麼多煩心事。”趙佶恨恨地說道。
對他來說,不想去弄清楚後院裡的曲直,只想著用另一種“更好的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把王府擴大,你們見不到對方,不就吵不起來了嗎?唉,偏偏又沒錢去擴建王府,真是,唉!
鄭居中和王甫對視一眼,沒有出聲。
趙似對趙佶這位哥哥還算不錯,賜雙親王俸祿,從皇莊裡撥出數千畝良田給他當“食邑”,還有淮陽社的分紅,投資的幾家商號的利錢...每年有二三十萬貫入賬。
可是這位大手大腳,奢華慣了。比如這次國畫大會,一口氣就花了一萬多貫。加上許多附在身上勐吸血的內侍和清客們...
嗯嗯,憑良心說,鄭居中和王甫這兩位拿的錢,跟他們付出的“辛勤勞作”相比,正好“相稱”。
鄭居中和王甫自詡是講究人,絕不像那些沒卵子的,白拿黑心錢。
趙佶想了一會,還是沒有想出合適的解決辦法。真是一文錢難倒了英雄漢,自己堂堂大宋王爺,居然也被錢難倒了,說出真是笑話。
所以說,要是自己做了官家,誰能給自己搞來大把的錢,一定就重用他!
可是眼下的難事怎麼辦?去哪裡找筆錢?
去官家那裡哭窮?呵呵,還是算了吧,官家太精明,不去討這個無趣。
利用的影響力去搞些錢?可是自己有什麼影響力?
上回鄭居中和王甫說,東南有人想孝敬一筆錢,只求自己能在官家面前美言幾句。
那就收了吧,腆著臉去十三哥那裡說一說。反正美言我說了,但是有沒有效果,我是不包的。
唉,現在正是十三哥銳志革新的關頭上,還是低調點,不要去觸他黴頭。熬兩年,熬兩年再說,想必他也沒有那個耐心了。
當官家,當然是要好好享受了。要是天天那麼辛苦,誰還願意去做這個官家?
沒錯,應該是這樣。趙佶安慰著自己,熬兩年,再熬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