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鐵、茶、酒、糖,專營不妥,與民有害。放開也不行,朝廷的收入大減,難以維持。而且這麼大的缺口不是減宮廷用度、撤除國防當鵪鶉就能補上的。”

說到這裡,趙似又開始發牢騷了,“朕看過元右等年間的奏章,某些大臣天天盯著宮廷裡的三瓜兩棗,為什麼不自己帶頭縮減俸祿和官俸田呢?為什麼不減少蔭補、舉薦等吃俸祿的閒置官員人數呢?”

“感情為國出力是別人的事,什麼苦累都是別人去吃去受;他們只是為國出嘴,喊喊口號,寫幾份奏章就行了?”

聽著官家的話,眾人心裡十分複雜。

元右舊黨中確實有清廉守貧之人,可那只是一部分,大多數舊黨中人,只是不貪不壞而已,該拿該享受的,他也沒主動申請減免。

再說了,你個人操守再高潔,頂多只是做一個道德楷模,為國為民有創造出過實際的價值來嗎?相反,還站在道德高點上,對國政妄加品論,只找問題絕不解決;只拱火不滅火。

說一千道一萬,最後還是回到實踐上來了。

聽到這裡,在座的很多人明白了官家的良苦用心。

趙似發了幾句牢騷,有回到正題上。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這鹽務該如何辦?”

眾人聚精會神地看著趙似,期待他又提出一個讓人耳目一新又確實有效的辦法來。

“朕覺得可以用發牌照的方式進行監管。”

發牌照?跟某些許可證有什麼關係?

“大家都知道商事主體的意思吧。”

“知道,就是辦任何工商農實體,只要是以盈利為目的,都必須去虞部或郡、州、縣商事部門登記,再去稅政部門備桉即可。”

“沒錯,但這是普通商事主體,很多行業還需要行業許可證,也就是常說的牌照。酒樓餐館,需要去惠民局辦理衛生許可證;轉運社需要去辦理陸路運輸或內河船運許可證;海事社需要去辦理海運許可證,以及去兵部保安司辦理出入境備桉...”

“以鹽業為例,朝廷控制住製鹽即可。所有商事主體均可申請製鹽牌照,只要你有地方、有人、有裝置錢財等資本,都可以申請,只要按章經營、依法納稅即可。”

聽到這裡,張繹迫不及待地舉起手來:“陛下,如此說來,鹽業再無官營?”

“官營,為什麼要官營?官府除了要治政撫民,還有忙著賺錢,豈不是太忙了?”趙似開了句玩笑,然後臉色轉正。

“從這些年熙寧變法可以看到一個結果,那就是官營遠遠沒有預期設想的那麼好。官府嚐到賺錢的甜頭,會毫不猶豫地利用手裡的權力,把所有賺錢的門路都壟斷在手裡。然後上下其手,背公營私,最後怨聲載道,朝廷收不到多少錢還背了一身的罵名。”

“陛下,可是市面還有很多官營的商社、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