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魚躍波心氣未寒(二)(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時張繹忍不住補充道:“老師,商賈最怕的就是官員胥吏,以官府名義肆意強奪他們的財產。所以一旦賺到錢或拼命地買地,然後供養子侄讀書,科舉中試;或投附勾結權貴,以求保全。”
程頤緩緩點頭,“沒錯,法無明規,誰都是朝不保夕。”
“可是官家此舉,有輕本重商之意。”遊酢還是有些意難平。
“農為國本,工可強國,商可富國。”楊時答道,“農本不棄,工商並行,方可富民強國。”
“民力有限,工商易暴利,大家逐利而行,都去行工商,到時候誰種地?沒人種地,就沒有糧食。糧食都沒有,工商大興也無濟於事。”遊酢爭辯道。
看到兩人爭得臉紅耳赤,邵伯溫悠悠地說道:“某聽一位好友說道,元符三年,南海商會和東海商會從南海諸地,販運了一百四十七萬石糧食回來。朝廷用官窯瓷器、茶葉、鹽票等榷場貨品換到手,堆積在運河和長江沿途的常平倉裡。”
“多少?”
“一百四十七萬石。”
幾個人不由自主地吸了一口涼氣。
“這麼多糧食,足以讓天下所有禁軍廂軍吃上四五個月的。”
“也足以讓全開封城所有人吃上半年的。”
“官家真是好手段,不聲不響就囤積了這麼多糧食。”
李光有些疑惑,“海商之利,居然如此之大?”
“聚四海之富以養中國。”楊時喃喃地念道,“官家,他真得做到了。”
“是啊,去歲只是初行,就聚得一百四十七萬石糧食。要是今後熟手了,兩百萬,三百萬石糧食都不是問題。”張繹的眼睛裡閃著光。
“囤積這麼多糧食做什麼?無災無荒,放一兩年不怕被蟲啃鼠咬嗎?”遊酢有些遲疑地問道。
“不怕,放上一兩年變成陳糧也不要緊,養豬養雞,釀成酒還能賺錢。”張繹答道。
遊酢有些無語地看著這位出身粗鄙低賤的小師弟。
程頤眼睛一亮,看著張繹欣慰道:“蘇大仙天天諷刺老夫,說老夫只知治經義,閉門造車,教出來的學生弟子都是睜眼瞎,除了天天罵別人道德敗壞之外,於國於民,毫無用處。雖然他蘇大仙門下,多浮華弄字之人,但多少出了幾位治民理政的能臣,也反駁不得。現在有了張思叔,老夫門下,不孤。”
邵伯溫聽到這裡,捋鬍鬚的手猛地一停。
他隱隱猜到老師的心思。以前洛學名聲雖大,但是對朝政影響卻極小。現在看到官家海納百川,關學的張橫渠公的名言被寫成成均大學校訓;蜀學因為大蘇公的尊榮,小蘇公的重用,也從黯然中驟然崛起...
現在又有明州學派等興起,留給洛學的時間不多了。老師有些心動了。
遊酢、楊時、李光、張繹也是聰慧之人,隨即也隱隱猜到了老師的心思。
看到弟子如此神情,程頤看了看窗外的景色,緩緩地說道:“你們只看到官家的術,沒有看到他的道啊。”
“老師,官家的道?是什麼?”
“過了上元節,禮部功德司召開佛門清邪扶正大會,聽說官家和章宰相都會出席,而且也不絕眾人旁聽。你們去聽聽,或許能悟到官家的道。”
聽了程頤的話,幾人詫異地看著自己的老師,陷入了深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