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魚躍波心氣未寒(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等眾人笑完,程頤又問道。
“說到思叔出仕,你們有沒有討論分析,官家正旦詔書裡的種種不同?”
“有討論。”
“說一說吧。”
幾位弟子對視一眼,楊時先說道:“官家正式頌布的官制,跟去年刊行的草案有所不同,跟去年傳言中的官員安排也有了極大的不同。看來去年半年時間,官家經過斟酌,做出了不少改變。”
“又或許,去年頌布的草案,跟官家心中真正所想,有所不同,只是推出來試探群臣和世人的。”程頤捋著鬍鬚補充了一句。
幾位弟子眼睛一亮,楊時若有所思地說道:“還有去年的官員安排草案,說不定也是官家推出來試探各方勢力的。”
他期盼的眼神看著程頤。
程頤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地回答:“官家現在是公認的兵法大家。觀察、快速、猛攻、鐵律,這八字已經被譽為我大宋兵法真義。觀察,如何觀察?有不動聲色地被動觀察,還有試探一下,看看你反應的主動觀察。”
邵伯溫等人靜靜地聽著,心裡也明白了一點,老師也一直在閱讀《半月雜誌等報刊。除了八字真義,還有主動、被動這樣的新鮮詞,只有那幾份報刊才會有說。
程頤掃了一眼眾弟子,說道,“你們繼續。”
“老師,剛才你提到了明州學派種種學說,學生猛然想到,官家在《國體大誥中提到的某些語句,意有所指。”
“泰定,你說說,到底是意指什麼?”
“老師,官家的《國體大誥,是第一份用簡化字、白話體和標點符號的制誥詔書...”
對於更能準確表達語句意思的標點符號,幾位弟子沒有太多異議。
但是簡化字和白話體,幾位弟子產生了爭議。
邵伯溫和遊酢持反對態度,覺得文言文幹練簡駭,繁體字是文字的演化歷史,兩者都凝聚著上千年無數文人的智慧,不可輕棄。
楊時、李光、張繹覺得挺好。要想德化百姓,向萬民傳播聖賢道理,簡化字白話體簡單易懂,最合適不過。
“要讓眾人遵循道理,起碼要讓他們能夠自己讀懂道理吧。”
張繹說得更加激進。
“簡化字和白話體,說不定可以打破自古以來,文化和教育壟斷權。使得聖賢道理,不再被操持在少數人手裡。能夠真正實現先師所提倡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程頤看著張繹的神情,有些複雜,似乎心情矛盾衝突,目光也變得有些飄浮不定。
聽到文化和教育壟斷權,邵伯溫的臉上閃過少許慍色,但沒有出聲。遊酢看了看老師程頤,又看了看身邊的邵伯溫,也沒有出聲。
張繹發現自己說的話似乎過於尖銳,坐在那裡有些尷尬。
程頤打破氣氛,對李光說道:“你繼續。”
“是,老師。官家在《國體大誥裡第一句話就提出,‘大宋皇帝乃天子,代天牧民,行天道於世間。是大宋主權的代表,是大宋億萬國民的保護者,是大宋一切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擁有大宋的最高立法權、最高治理權和最高司法權,是大宋一切權力的源泉’...”
“...‘大宋皇帝在律度法規的範圍內,把部分立法權授權於中書省,部分治理權授權於尚書省,部分司法權授權於門下省。’...”
“第二段,官家提出,‘權力和責任是對應的,鑑於擁有以上諸多權力,大宋皇帝應當有以下責任:維護大宋之統一和國土完整;保護大宋國民的私人財產不受侵犯;’...”
說到這裡,李光著重指出:“私人財產不受侵犯。老師,這似乎跟明州學派的主張遙遙呼應—個人合法財產,必須受到律法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