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千騎鼓吹新宋風(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這種情況下,河西諸州的掌權者,要是不歸順宋國,連通商路,下面的那些人會拿著他們的頭顱去當投名狀!
這次朝賀的外藩使節,還多了南海商會帶來的占城、真臘和三佛齊三國的正副使,他們都是瘦黑矮小,布條纏頭,身穿織有佛面的緋衣。獻上香料、大象等貢品。
又有黔州五姓番,梳椎髻披烏氈,如同僧人,在禮部引導下,上前參拜進賀。趙似下詔,賜漢裝錦襖等物。
壓軸大戲,是九位吐蕃贊普,以各自所部土地子民,獻於大宋天子,求庇護與大宋羽翼之下。
這是朱雀旗在元符三年的豐碩成果。
吞併西海、河湟的吐蕃唃廝囉國各部後,斛律雄、高永年、李道法等人率領朱雀旗各翼騎兵,先是繞過西海,滅阿麻諸部,接著四次大敗黃頭回紇,逼迫其大部歸降,其餘竄入西州回鶻。
繼續翻過積石山,先對河源之地的脫思麻諸部發起了掃蕩。
接下來又對吐蕃舊地北部、黃頭回紇以南地區的羌塘諸部,以及折曲河通天河和怒江上游地區的敢藩諸部昌都、巴塘地區發起旋風一般的進攻。
經過大整編和三期驍騎營培訓的朱雀旗騎兵,恍如脫胎換骨一般,其疾如風、侵掠如火。各自為戰,一盤散沙的吐蕃各部,來不及合縱連橫,就被打得大敗。
大大小小的部落首領戰死了十位,贊普們卻是一個不落地全投降了。反正是傀儡,唯一依仗的無非是身上流淌的所謂高貴的血液,忍辱偷生慣了,絕不會負隅頑抗。
等到進入冬天,朱雀旗已經席捲了近半吐蕃舊地,從北和東兩面逼近了吐蕃腹地雅布江流域的烏斯藏地區。
曾經在前唐時期,無比強盛,橫行河西隴右,威壓西域的吐蕃國,現在匍匐在大宋的大慶殿上,向大宋天子獻土稱臣。
祥瑞,確實是祥瑞。只是李察哥的臉色,又黑了幾分。
緊跟後面進賀的是各州縣的鄉賢耆老、士子儒生、農夫商賈、工匠水手、僧道羽尼...林林總總一百六十六人,代表著大宋億萬庶民百姓,向大宋天子拜賀。
拜賀完畢,武球、賈祥、梁師成分別宣讀了九份詔書。
第一份詔書,就是昭示天下,即日起改元“天啟”,大赦天下...在詔書後面,趙似特意提示,天下軍民官庶,不必避諱年號。
第二份詔書是給太祖、太宗和父皇神宗三位先帝上尊號。
太祖皇帝進尊號為開天行道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太宗皇帝進尊號為嗣天章道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神宗皇帝進尊號為達天明道英文烈武聖孝皇帝。
拉上太祖太宗皇帝,給父皇一併上尊號,誰也挑不出理來。哲宗只是皇兄,還真沒資格與太祖太宗和父皇一起享受同等待遇,這才真正地叫執禮遵孝。
第三份詔書,叫《國體大誥,是《國憲會典的第一部律法。
第四份詔書,叫《承宣佈政官制律,是《國憲會典的第二部律法,分《中樞官制要典、《地方官制要典、《樞密院與諸軍衛制律...正式確定大宋新官制。
第四份詔書,宣讀了新官制下的中樞和部分地方的官員任命。
章惇加太子太傅,拜尚書省太宰,總領國政;呂惠卿為左僕射,黃覆、安燾為右僕射。
蘇轍拜中書省司徒,章楶為左資政,韓忠彥、蔡卞為右資政;範純仁拜門下省司寇,判大理寺正卿,張商英為左都御史,何執中為右都御史。
許將為同知樞密院事,孫路、劉韐、陳師錫皆為同籤樞密院事,分兼軍諮使、典軍都虞侯、軍需都制置。
宗澤為河北郡布政使,林希為河東郡布政使,胡宗回為秦川郡布政使,李夔為權知河南郡布政使,蔣之奇為京兆府知府...
第五份詔書是一份國情諮文,總結過去一年軍國之事,展望今年的計劃。
第六份詔書是正式宣佈西北數次大捷的封爵。
封爵、授勳位的文書早就下發,這次只是明發天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