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師,我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懷才不遇,現在才知道,我根本沒什麼才華可言。”

“突然說這個幹嘛?”本來在玩手機的徐清,視線轉向了看著自己旁邊的Jessica。

他們倆現在正在前往南培的高鐵上,《上轎》劇組的事情已經捋順了,袁葫葫留在了劇組,一方面催促進度,另一方面負責《上轎》的宣傳安排工作,現在都開機了,也該做做宣傳。

胡馨現在還算紅,不少粉絲在關注她的下一部劇。

當她在上錯花轎嫁對郎的古裝造型定妝照放出去之後,還掀起粉絲之間的討論。

粉絲都在說,為什麼胡馨換一部劇就跟換了一個人一樣?

這話倒也沒說錯,徐清也有這種感受。

同樣是古裝,胡馨在《風起洛陽》中和在上錯花轎嫁對郎裡,簡直就像是兩個演員演的角色。

說起來,這也是徐清對於胡馨的臉最滿意的地方,比例長得標準,沒有鮮明的特點,不會給人驚豔的感覺,但很耐看。

也正是這種臉,在化不同的妝的時候能夠形成極大的反差。

她或許就是標準意義上的劇拋臉。

劇拋臉是好事也是壞事,如果她演的都是配角,而且拿不到什麼好的資源的時候,劇拋臉會給她的職業生涯造成麻煩,觀眾記不住她,這代表她很難收穫到真正的擁躉。

但她現在演的是主角,有熱劇加大了她的名氣,而且徐清覺得自己能拿出很多好影視資源出來培養她,那劇拋臉就成了優勢,這代表著她能夠塑造更多不同的角色。

這對現在曝光過量的娛樂圈來講,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一個演員在劇外的地方曝光的越多,越影響觀眾看待對她飾演角色的入戲程度。

觀眾在看角色的時候,難免會把這個角色代入到演員本人頭上去,這能吸引目光,但不利於演員在不同角色的呈現,演技好的還行。

要是碰到演技不好的,那就真成演什麼都是演自己了。

所以,過去的好演員,都在控制自己的曝光量,用他們的話來講,就是演員要稀缺曝光,而由於曝光稀缺。

但現在又是個流量的年代,曝光不能像過去一樣控制,一控制很容易把自己控制沒了,這個時候,就更加考量一個演員塑造角色的能力了,這靠的是天生的優勢以及後天鍛煉出來的演技。

對於有追求的演員來講,他們最大的希望或許是觀眾看劇的時候,用角色名來稱呼角色而非用自己的名字稱呼角色。

你知道季昌明檢察長,知道曹督工,但你知道這個演員老爺子叫什麼名字嗎?

知道其實也影響不大,觀眾也不會在《人民的名義》裡面指著季昌明這個角色喊他李建義,他就是季昌明啊。

不說年長的演員,就說年輕的,有個演員叫熱依扎,在《山海情》這個電視劇裡,大家記住的絕對是李水花這個角色,她演的太好了,她就是李水花,在劇裡她永遠不會是熱依扎。

這是才是一個演員的應該追求的東西。

讓觀眾在所有電視劇裡指著不同的角色喊楊天寶,或者馬爾扎哈,從演員這個職業來講,簡直是一種天大的失敗。

胡馨現在就有點優勢,優勢在於人家記不住她的臉,記不住她本人,那自然記憶更多的就是她的各個角色。

藉助這個優勢,加上演技上的天賦,她很好的完成了一個演員該完成的工作,至少看開端的人,會指著胡馨說這是李詩情。

徐清希望的是,觀眾在看《上轎》的時候,也能指著胡馨說,這是李玉湖,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胡馨的未來才是真正的可期。

高鐵上,徐清看著Jessica,疑惑她為什麼突然說自己沒什麼才華。

Jessica搖了搖頭苦笑道:“我今天才知道,這個世界上是真的有人比別人聰明那麼多。”

“你在說我?”徐清笑著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葫葫也一樣。”

“這個世界上當然有人確實比別人聰明,但這批人裡面不包括我和葫葫。”徐清搖了搖頭,否認了自己和袁葫葫比Jessica更聰明的說法。

“可是,您和葫葫處理問題的方式,比我要強的多。”Jessica低頭說道。

“也不見得啊,每個人有每個人擅長的地方,至少,在做一些具體的事情的時候,你比我們強的多,我和葫葫屬於那種左一榔頭右一錘子的人,你比我們做事有條理一些。”徐清笑著說道。

“是嗎?”Jessica這兩個字,像是在問徐清,又像是在自問。

“當然。”

“我在華晴的時候,我總覺得別人在針對我,領導也不給我一個上升的機會,我做的再多再好都沒用,我一直覺得是他們沒眼光,他們不公平。

但前兩天您和葫葫處理劇組那些人的方式,讓我突然覺得,是不是我自己太看得起自己了,我覺得我做的好的東西,是不是完全在自嗨。”Jessica說著,低垂著的頭轉來過來,眼睛迷茫的看著徐清。

“你聽過一個故事嗎?”徐清眉毛一挑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