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他也配?(1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說起來,何茹男發出去的這個影片,多少有點標題黨的意思。
怒斥這種情緒基本不存在,因為徐清全程都算平靜。
或許用嘲諷這個詞會稍微好點。
只見在影片裡,何茹男問道:“你是怎麼看網上艾景坤對於李水花這個角色的評價?”
“還能怎麼看?當笑話看。”徐清聽到這個問題之後,嗤笑了一聲道,那股子不屑和嘲諷的感覺都快要溢位螢幕了。
這算是徐清第一次在公眾面前露出這種狀態來,平時的他無論怎麼樣,都還算客氣。
“所以你不認同艾景坤的評價對麼?”何茹男繼續問道。
“你認同嗎?”徐清沒有回答,而是反問何茹男。
何茹男猶豫了一會,然後還是搖了搖頭,這口認同的鍋她是不可能會背的。
當然,徐清反問不是真的要何茹男回答,而是一種對話技巧,有些東西一個人在那乾巴巴的講,遠沒有對話的可看性那麼高。
所以,徐清反問了一句之後見何茹男搖頭,也沒等她繼續問,而是接著說道:“艾景坤說了一大堆,可我覺得每一個觀點都站不住腳,先說第一個,他不清楚我要為什麼要寫李水花一個角色。
他說李水花不該出現在螢幕上,出現在螢幕上的意義就是為了賺上大眾幾滴不值錢的眼淚,說我為了展現旗下女藝人的演技去刻意塑造一個沒有意義的角色。
這裡我就有兩個問題想問,什麼叫不值錢的眼淚?眼淚是一種情緒的表達,都是情緒,請問什麼情緒才值錢?或者說,在這位艾先生的眼裡,大眾的情緒都是不值錢的。
還有,什麼叫有意義?
一個人面對挫折仍然保持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行動有沒有意義?
一個人不向生活低頭有沒有意義?
一個人努力改變自己所處的困境有沒有意義?
難道在艾先生眼裡,一個人面對挫折直接放棄自我,或者說乾脆自殺一了百了才有意義?”
何茹男是個專業記者,哪怕對艾景坤的觀點表示過了不認同,但她現在還得站在艾景坤的位置去提問,於是她接著說道:“那非得在挫折中才能向上?人處在幸福中就不能自強不息了嗎?”
“當年有個晉惠帝,在他執政期間,有一年發生了饑荒,很多老百姓因此活活餓死,晉惠帝很‘善良’啊,他相當著急,琢磨來琢磨去始終想不明白一個問題,既然饑荒沒糧食吃,為什麼百姓不吃肉呢?吃肉不就不會被餓死了嗎?
我們評價一個事物,應當結合時代背景和實際情況來看,非要在一個貧苦背景下的故事裡抬這種槓相當可笑。
那個年代的西海固的真實場景比我電視劇裡拍的還要慘,李水花不是我編出來的,她就是時代下的西海固女性的部分縮影。
或者說《山海情》不是我編出來的,我只是把那個時代的那部分人民搬上了螢幕而已。
我在寫劇本之前去走訪過當地,去閩寧鎮找那一代吊莊移民的人聊過,我清楚的知道他們當時是怎麼過來的。
可這位艾先生做過什麼,在別墅裡喝著大酒收著錢,轉過頭就在網上來說我刻意編造?
他配嗎?
我從來沒有說過,人必須在挫折中才能向上,人們渴望幸福,迴避苦難,這很正常,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所有人的樸素需求,人生來如此,我們祖祖輩輩也是如此。
有的人想父母雙全幸福美滿,有的人想好好讀書實現理想,有的人想愛情如願相守一生,有的人想財富自由不再奔波,有的人更是隻渴望一個相對健康的身體。
可誰能防得住命運射過來的冷箭?
伱能嗎?
至少我不能。
可能那位艾先生可以,畢竟在這位艾先生的眼裡,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輟學、嫁人隨後家庭又發生變故的女人。
或者說,艾先生不是認為她們不存在,是壓根不想看到她們也不想聽到她們的故事?
他為什麼不想看到聽到這樣的故事呢?
可能是因為他太‘善良’了,見不得窮人受苦。
這讓我突然又想起了一個故事,說以前有個大善人遠近聞名,具體有多善呢,這麼說吧,大善人發過話,說是他家方圓十里絕對不能存在任何一個窮人。
後面他真的做到,他家方圓十里的範圍內真的就沒有任何一個窮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