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只要是是輻射波的存在,不管太陽發不發熱。”

“我們地球都能夠是感受到熱。”

“輻射波是什麼呢?”

“就是一種電子波,本質上和我們看到的光是一種東西。”

“分為肉眼看的見和看不見的。”

小學生們似懂非懂的樣子。

“看不見的光嗎?”

“可是我們能夠看到太陽的光啊。”

“笨蛋,別人不都說了有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嗎?”

這是讓小學生有了一更加直觀的認識。

越來地球上的熱不是透過熱傳導的方式直接來到地球上的。

是透過輻射波的方式。

“密度越高的地方,能量就越高越熱。”

“密度低的地方,能量就越低越冷。”

“在地表上,空氣密度是比高上的空氣密度高。”

“所以會有高原反應一說,因為高山上空氣稀薄,氧氣濃度就低。”

“現在你們知道為什麼高上的溫度會比地面低了吧。”

葉真的是用最為淺顯易懂的話來讓他們知道。

這裡面的道理。

雖然這是屬於初中地理方面的知識,不過對小學生來說是非常足夠了。

對於這些小學生來說,這已經是足夠的震撼了。

沒想到朝夕能夠看到的太陽,竟然還蘊含了那麼多的秘密。

一些老師和校長都是欣賞的看著葉真。

“果然是有點東西的。”

“也是一塊做老師的老料子啊。”

“能夠將知識掰開給學生聽,又能夠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

“如果是做老師的話,前途無量啊。”

他們身為老師,當然是能夠知道葉真的這種能力是有多麼的寶貴。

有很多人是學習非常厲害,知識的獲取也是非常的多。

不過你要他教給你,或者是再講出來他自己的感悟。

很多時候他就自己都說不出來。

他只是自己懂而已,教會別人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葉真卻是完全不一樣,能夠是讓別人也能夠很容易的就獲取到知識。

這就是科普的魅力所在了,幾乎是沒有門檻。

就連小學生都能夠聽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