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小明陷入了自我懷疑當中。

“對啊,為什麼會這樣呢?”

“明明高山的山頂是離太陽最近的地方。”

“按常理來說,應該是最熱的地方才對啊?”

“為什麼會常年積雪?”

不單單是小明一個小學生有這樣的疑問。

其餘的小學生也是一下子就想到了。

這是為什麼啊?

不是應該越靠近熱源獲得的熱量就越大嗎?

可是珠穆朗瑪峰的山頂上,氣溫絕對是要比正常的地面上低的。

而且要低上不少。

這瞬間給小學生給弄不會了。

葉真是笑了,看著他們滿頭問號的樣子。

“在太陽系裡面,有兩個星球是比地球離太陽更近的。”

“那就是水星和金星。”

“如果真的是距離熱源越近就越熱的話。”

“水星和金星應該是兩個大火球才對。”

“因為這兩個星球是距離太陽最近的。”

葉真舉的這兩個例子,是直接違反了小學生直覺。

是反直覺的。

本來物體應該是越靠近發熱的地方就是越熱的。

這種常識和經驗是大家生活裡面所遇到的。

可是現在葉真舉的例子,完全是和他們平時的經驗相反。

頓時這些小學生是開始懷疑人生了。

葉真這時候開始科普了。

“其實我們地球上所受到的熱,和太陽本身發不發熱並沒有關係。”

“這是大家的一個誤區。”

“大家都認為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發光發熱的球體。”

“我們平時曬太陽和直視太陽的時候。”

“下意識就會這樣認為。”

“這其實都不是準確的。”

“地球和太陽之間是空蕩蕩的宇宙。”

“是真開,真空裡面就連空氣都沒有。”

“是根本就無法傳遞熱量的。”

“地球之所以能夠感受到太陽的熱量,主要是因為輻射波的存在。”

“輻射波和地球上的大氣層相撞和地表相撞,就能夠產生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