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府有襲爵的人。但是寧國府的賈珍死了,如今爵位還空缺著吧。賈薔抗倭有功,封龍禁尉百戶,賞百金。待日後再建功勞,給你封爵。”

這個封賞還不是特別大氣。

不過也對,現在已經太平了五六十年了。和平時期要想封爵可是千難萬難。

“謝陛下隆恩。”

賈薔也沒有太感謝,殺了這麼多倭寇呢,一個百戶而已,是自己應得的。

“別忙著謝恩。有功賞有過罰。青原縣縣令上來了一本摺子,是參你的。說你目無法紀,阻礙國策。有此事。”

把賈薔嚇了一跳,這個縣令膽子太大了點,敢告御狀。

自己都沒整他,他倒對付起自己來。

“臣惶恐,不解其意。”

賈薔不認賬。

“改農地,為桑地,乃國策。你可知道,農田改成為桑田之後不會加稅,一畝桑田的收成比一畝農田至少會高出五成。這些桑田如果都歸朝廷管,從種桑養蠶到織成綢緞又能省去很多賣絲的環節,這其中的好處你可明白。”

國庫虧空,這個法子也是戶部的一些大臣共同商討出來的結果,皇帝也拍板了的。

只要能多生產個幾十萬匹絲綢來,國庫的一些虧空就能補上了。

去年的收成是真的不行,連降大雨,澇災,水患,只能企盼著今年會好一些。

皇帝看來挺看重賈薔的,竟然同他說了這麼多話。

也難怪縣令敢告御狀,這個改農田為桑田竟然是皇帝自己贊成的。

也由不得皇帝不贊成,病急亂投醫,國庫沒錢了,自然要想法子。

萬一哪兒又需要賑災的,哪裡又需要平叛亂的,沒錢可做不到。

到時候朝廷就會出大亂子。

“陛下,臣不敢妄議朝政。但是東南方向剛有倭寇入侵,正是人心惶惶的時候。農民不種地,人心就更不穩了。怕是會出大亂子。並且不種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就會賣地,到時候那些富商巨賈們就會想法設法的買百姓的土地。土地兼併之風一起,又會出亂子。”

國庫空虛的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百姓沒有地。

那些地都在豪族手裡。

納稅的是百姓,豪族又不用納稅。

土地一兼併,朝廷能收到的稅收就更少了。

百姓們沒地種,沒飯吃,那可能就只有造反這一條路。

到時候南邊幾十萬的反民看朝廷怎麼鎮壓的過來。

皇帝在沉思了下,開口說道:“怎麼會缺糧,不是在外省調了糧食,給那些種植的送去。再說全省只有十分之一二的地改成了桑田,怎麼就會斷糧了。”

賈薔也沒害怕,反正自己穿越來這一次本就想著要高調點的:“假設有五十萬石的糧食,到了省裡,還能有二十五萬石就算好的。到了州府,再扣一半。到了縣又得扣下一半。層層剋扣下來,實際能有多少到老百姓手上很難說。並且桑苗至少要長到秋後才有些嫩葉,一茬養初秋蠶,一茬養晚秋蠶。產的那點絲怕是也換不回全年的口糧。”

賈薔的這些話一說,大大的打壓了皇帝的積極性。

有些興致缺缺。

可是給江南織造局下了死命令的,舉南方兩個省的力量,年底要各交出五十萬匹絲綢來。

即便是賈薔說的再有道理,這條國策不會變動的。

出了這個法子,要想再想出能賺很多錢的法子來千難萬難。

朝廷的錢糧,各地方層層剋扣,這是亙古不變的。

皇帝也清楚,但是像賈薔說的,一下扣一半就有點多了。讓皇帝不是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