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都想代表,那就都別代表了。”

這是那些被鋼鐵包裹住的巨人,在會議室外轉達原體的話。

莫爾回想起剛剛在會議室門口的一幕,忍不住再次打了個冷戰。

那群國教神甫被灰騎士們攔住,然後尷尬之餘,既憤怒又不敢離開的樣子歷歷在目。

會議室很溫暖,但他的心卻冷的厲害。

因為他知道這場會議的意義,所以更知道那些缺席了的人的下場,大抵是不會比另外一側,等待著被處決的行商浪人們好多少。

“星界軍這裡也沒有問題。”

莫爾與左右交換了一下視線,終究還是迫於壓力起身表態。

原體的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可1125身為外來支援的友軍已經為眾人做出了榜樣,眾目睽睽之下,星界軍作為同樣的戰術定位的軍人,自然感受到了難以言喻、卻撲面而來的壓力。

而且在事實上,因為帝國海軍一直被壓制在星系內部的緣故,只能進行本土防禦作戰的星界軍,本來就沒多少結構性的損傷。

人是肯定死了不少的,但與星界軍在星系內近百個團的兵力相比,高烈度的戰場仍舊是少數中的少數。

黑石要塞、衛戍小行星天體、太空武器平臺、首都蜂巢都市防禦圈;最多最多,就是再加上幾個地處邊緣的礦業世界。

這些位置能夠投放的兵力滿打滿算,也僅僅用了莫爾手下不到40%不到;再多的也不是他吝嗇,而是戰場的寬度就那麼大,已經到了兵力投送的邊際效應極限而已。

所以星界軍在防禦戰中是有損耗的,但與他們龐大的軍團數量相比,這些損耗又僅僅是體現在報表上的一種“假象”。

他敢用這個理由拒絕加爾文嗎?

莫爾下意識的回想著,來之前與另外幾個大人物之間的對話。

他敢,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這裡的一個表態,背後牽動的是一個老牌星區的利益。

而且他也沒打算正面和加爾文硬抗,太多的理由能讓他合理的拒絕一位大人物的命令,哪怕那是一個基因原體。

但這是在1125出現以前。

同行不一定是仇人,但起碼一個冤家的定位是沒跑了。

看著對面的1125,莫爾就算有千般算計,也最終還是收起了自己的伎倆,老老實實地第一個吐了口。

而在他的兩旁,原本的盟友們雖然面色不虞,可卻沒有人敢駁斥他,站出來做第一個出頭鳥。

於是會議的議程得以繼續,而原體也在滿面的笑容下,在自己的腦中悄悄地,在星界軍的標籤後打了個對鉤。

這是一場艱難的會議,而其艱難之處卻不在會議本身。

因為會議的前半段,是眾人喜聞樂見的慶祝環節。

類似感謝帝皇、感謝泰拉、感謝偉大的基因原體的戲碼,在過去的帝國內部上演了無數次,也將繼續不斷地上演下去。

它們之間的區別,無非是感謝和被感謝者的名字,生命、家族、榮譽,乃至後面不知道多少代的後人,都可以在這個環節裡不要錢一樣的允諾出去。

反正這注定是一張彼此心知肚明的空頭支票,壓根不會有被追究或是兌現的機會。

而會議的後半段則截然相反。

因為會前的種種溝通,眾人已然知曉,原體的下一步目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遠征。

而基於“我真有一頭牛”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眾多勢力在此時就都變得緘默不語。

因為這裡每一個決定(允諾),卻都要直接關乎他們自己的發展和權力的漲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