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名之密(第1/3頁)
章節報錯
轟!
無數銀色的潮水匯聚成洪流,向著泰拉的方向洶湧而至。
而巨大的精神洪流中,加爾文也是最特殊的存在。
他神性的靈魂就像是一種固體,在近乎與氣態與液態的精神潮汐中格格不入,散發著巋然不動的金色光芒。
靈魂中的時間尺度是如此的模糊,還未等到他有所反應,這股潮汐就已經抵達了它們最初的目的。
“唔?”加爾文的精神感受到某種熟悉的味道,出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座巨大熾熱的熔爐,無邊的烈焰充斥著他全部的視野。
這當然不是加爾文第一次與祂相遇,但卻是以前所未有的視角仰視著“祂”的存在。
而“祂”也發覺到加爾文的存在,在一聲輕微卻無比洪亮的聲音過後,那個存在的主導權由白色向金色過渡。
而加爾文靈魂的觸角也在一聲輕笑中,被輕輕的打了回來。
這個過程中加爾文親眼“看著”那些淨化者被祂一一審視,而這其中僅有一名淨化者的靈魂勉強承受住了祂的目光。
嗡!
視野與感知在下一秒回到現實,古老城堡的中央,莊重的儀式也已經走到了最後。
誓約之劍在至高大導師手中發出刺目的光芒,而被照射到的的淨化者們卻如遭雷噬。
他們的靈魂氣息經此一役都變得極為黯淡,只有一名“幸運兒”在承受住考驗以後,變得愈發凝實與強大。
至高大導師雙目綻放著靈能的光輝,口中發出著非人的敕令。
這道聲音在眾位灰騎士的靈魂中迴響,但卻只有加爾文能明白其中的意義:
真名授予——滅絕。
加爾文明白了,尤其是他作為這股“精神洪流”的一員,零距離的體驗到誓約之劍是如何“復甦”以後。
他已經對這把聖劍的執行機制有了基本概念的同時,也清楚的瞭解了所謂“真名”背後蘊藏的奧秘。
“還是概念,我早該想到的!”加爾文在心裡如是念著。
什麼是真名?
這個問題如果是昨天的加爾文,可能還無法做出準確的描述。但在今天親眼看到誓約之劍的復甦以後,他已經能給出大致正確的描述了。
真名即是有情眾生在宇宙中的銘記與寫照,只要有靈魂存在這個宇宙就會有對應的真名可以被追溯。
那什麼是有力量的真名?
這就要看具體的情況了,以加爾文對靈魂的瞭解,這種真名的擁有者按照自身力量的來源,大致可以被分為兩個型別。
前者的靈魂擁有遠超凡俗甚至是超過惡魔親王的力量,祂們的存在本身即擁有概念或是概念的一部分。
這個型別的存在的力量來自於自我,所謂真名也不過就是祂存在的昭示。
掌握這種存在的真名對祂毫無威脅,甚至會提醒祂引來祂的關注,乃至與加速祂的“存在”的擴散。
而後者的靈魂未能達到前者的強度,他們的力量來自於與前者簽訂苛刻的契約,從而被有限度的授予前者的力量。
就如同惡魔與混沌諸神的關係一樣。
亞空間中信仰諸神的惡魔之於諸神,既是祂們概念的無數碎片與投影,也是祂們象徵著神明權柄的重要組成。
而從惡魔的角度來看,諸神之於惡魔,則既是力量與信仰的來源,也是它們無法被消滅、賴以不斷從虛空中復活的寄託所在。
這從本質上就是一種交易,也是互相依託的關係:
因為唯有作為神明使徒的惡魔們在凡間不斷的施行著祂的道與義,祂的對現實來說虛假的概念才會從無數被完成的事項轉化成真實的權柄。
這也是一種明確的授權與被授權的關係:
也只有祂的道與義能真實的行走於大地之上,所有信仰祂的生靈,才能被神明賜予那超過命運本該擁有的超凡之力。
灰騎士的真名也同樣如此。
只不過區別在於,他們信仰與寄託的方向就在人間,並且受限於凡人靈魂的孱弱,他們並非每個人都有資格與帝皇簽訂契約並承受這份力量。
是的,與惡魔可以無限制的增長自身靈魂質量不同,人類孱弱的靈魂決定任何一名能夠承受真名的存在,都是極為罕見、稀有的特殊個體。
他們需要經歷殘酷的選拔,才能將適合者的名單縮小到可以接受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