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武的打算是,一舉將它擴充到兩個聯隊,也就是還要再招一千三百人!

因為標準相對要低一些,再加上義軍手握鹿山沂城和半個隆山城的十多萬流民,想要填補這個缺口還是比較容易的。先前一些義勇營的預備隊員,比如兩次攻城都倖存來的梁嗣,再加上新兵營中表現還算出色的,光這些就湊出了四五百人。剩的透過義軍這幾天在隆山東城的招募,也基本湊夠了人數。

在這次擴軍完成後,陳武的主力部隊將會形成一個聯隊太平營+兩聯隊義勇營的配置。

總計三千名輕步兵!

由於夏陽穀一戰中的海量繳獲,加上自己私的打造,陳武已經基本上可以給這三千人全部配上鐵製刀劍,義勇營的兩個聯隊也有一半能裝備盔甲。只要再有一定的時間訓練沉澱,義軍的實力將會再次迎來質的飛躍。

在未來可預見的一段時間,除卻郡城武安外,這樣一支軍力幾乎可以在太平郡橫著走了。

隨著義勇營士兵的到位,陳武適時宣佈了兩個聯隊長的任命。加入義軍後表現出色的許世忠,被不出意外的任命為義勇營第一聯隊的聯隊長。至於第二個聯隊長就不用說了,提前就已經許諾給了莫國豪。

這兩人,一個在練兵上表現出了驚人的能力,隆山一戰中指揮也極為出色;另外一個本身就是隆山城防營的原聯隊長reads(;。由他們兩人統領義勇營,義軍上基本都很認可。兩人當天走馬上任後,也都憋足了一口乾勁,制定了全新的訓練計劃,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儘可能提升手戰力。

這種良性的內部競爭,無疑是陳武樂於看到的氛圍。

相比於步軍的順利擴充,馬隊和步弓營的擴充要難得多。

在進攻隆山之前,義軍的馬隊是既缺人也缺戰馬。到了現在,戰馬暫時是不缺了,足足有兩百多匹,但合格的騎手仍舊很緊缺。諾大的隆山城,會騎射的不是沒有,但往往都是那些有錢的大戶人家子弟,普通百姓根本負擔不起訓練的花費。而這些人,幾乎不可能真心加入他的義軍。

幾天招募來,寧貴招到的人更多的是馬伕……

對養馬或者騎術,他們可能還算合格,可戰力就沒辦法指望了。

陳武對此也沒好辦法,只能暫且讓寧安帶著訓練。對目前的義軍而來,想要訓練出真正的騎兵還任重道遠。

步弓營的組建,比馬隊稍微好一些。

在陳武開出不錯的條件,加上原本南寶帶的那批,差不多湊了一百五十人,其中大部分都有不錯的射術底子。在南寶和典勇的訓練,用不了多久就能變成一支合格的步弓營。或許跟帝國的主戰部隊沒得比,跟天聞名的神機營更是提鞋都不配,但至少在這太平郡內,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除了以上這些義軍中已有的軍種,趁這次大擴軍,陳武還趁機做了許多變動。

首先,將原本職責含混不清的親衛隊正式獨立出來,變成一支百人大隊,由李子時和孫忠統領。

其次是新組建了兩個營頭——輜重營和工程營。

前者看名字就知道,負責在行軍中運送和保護糧草輜重。先前這個任務是義勇營負責的,但隨著義軍的正規化系統化,以及需要運送的東西越來越多,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是很有必要的。

至於工程營,這個名字來自遊戲中的玩家公會。

如同輜重營一樣,隨著義軍手中的投石車越來越多,有必要專門成立一支義軍維護使用它們。何況,這次攻陷隆山後,義軍在東半城的城牆上搜刮到了六臺儲存完好的床弩和四臺投石機。這些利器的加入,促使陳武定了這個決心。

相應的,在工程營組建後,陳武在義軍面又設立了一個匠造局,負責管理招募到的各種工匠。這個匠造局,直接跟工程營掛鉤,算是進一步細化完善了義軍的機構。

整個擴軍和變動徹底完成後,陳武的義軍儼然已經有了正規軍的雛形。

最高的統領,來自天公地公將軍,主要戰力為太平營義勇營,其餘常設的則是陳武的親衛隊軍情處馬隊步弓營工程營輜重營新兵營。

一支義軍能夠做大,合理而又清晰的構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從頭到尾都是家族式的打法,沒有明確的劃分,戰鬥時一窩蜂上,每次遇到事臨時指派手去完成,失敗了也找不到問題出在哪部,那這個勢力是絕對走不長久的。

藉助起兵以來難得的安穩時間,陳武用這次擴軍,幫助太平義軍走上了正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