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擴軍(第1/2頁)
章節報錯
跟王匯方的碰面,最終不歡而散。
府庫的糧食,在燒了一日一夜後徹底夷為白地。錢庫裡雖然還有幾十萬帝國金幣,一家分了一半,但對眼的義軍來說遠不如糧食重要。且不說搬運起來非常笨重,更重要的是,他們現在根本就沒渠道花。
也就發餉銀的時候,可以用來激勵士氣。
被張啟升最後坑了這麼一把,對陳武的義軍影響極大。但最初那口氣平息來後,義軍該怎麼發展還是得繼續。全面掌控了隆山城的東城後,在陳武的命令,義軍再度施行了在沂城鹿山曾經做過的舉動——強行徵糧。
但這一次,有一點跟以往不一樣。
義軍有了一個幫忙背黑鍋的人。
所有外出徵糧的義軍,都被要求記住了說詞。每到一家徵糧後,都會告訴對方:是隆山官府張啟升城守逃跑前燒了糧庫,義軍無奈才被迫徵糧的。
在有意的誘導,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出現了。
如果張啟升不燒糧倉,有足夠糧食吃的太平義軍就不會搶他們家的糧——所以義軍也是被逼的,都是張啟升的錯!
平心而論,在義軍入城之前,張啟升的官聲在隆山府還是不錯的。但在義軍開始行動之後,短短一天時間,隆山府滿是憤懣的百姓就開始罵娘了。雖說他們在咒罵的時候也會帶上義軍。但主要的仇恨和火力都瞄準了帝國官府和張啟升,出面搶糧的義軍反而變成了順帶的……
看到這種辦法效果似乎不錯,陳武組織了一支宣講團隊。開始在東城內不停宣講太平義軍。最初起兵時的口號,什麼“有糧同吃有衣同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保暖”,迅速在隆山城內傳播。透過這些宣講,具體負責此事的石賢謙,巧妙的將太平義軍定位成了跟普通百姓同樣的弱勢者,是被官府欺壓的一方,進一步緩解了隆山百姓的敵意。
當然。徵糧隊面對的如果是大戶的話,就不用廢話那麼多了。
這些原本的貴族階層。掌握著大量的資源,跟義軍先天對立。而且,他們手中的護院家奴們,也是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對於這些貴族。陳武的做法就是直接抄家。有敢反抗的,調義勇營大隊過去鎮壓。
接連鎮壓了好幾家後,剩的大戶地主們聰明瞭,儘管再不情願也只能乖乖配合。
糧食徵完之後,義軍的手段仍舊跟先前一樣。發動隆山府百姓幫忙做活,徵召各種鐵匠木匠等手藝人,透過這種辦法給隆山百姓發糧,以保證不會有人真的餓死。
這些曾經在沂城和鹿山用過的伎倆,義軍上已經玩的十分純熟。隆山雖然大。但在只管東城的情況,難度並不比兩縣高多少。也就短短几天時間,義軍就初步把隆山的東城控制在了手中reads(;。
善友會那邊雖然不像陳武這邊有條不紊。但他們底蘊更深,在隆山很有根基。幾天來,倒也把西城形勢穩了來。
敢於趁亂打砸搶燒的潑皮,被兩家默契的聯手抓捕清理了一大批。
待城內的形勢終於緩和,逐漸空出時間的陳武開始馬不停蹄的擴軍——這是義軍當前的第一要務!
經過典勇許世忠他們的稽核,先前進攻隆山中表現出色的將士。集體獲得了嘉獎。趁著軍心士氣高昂,陳武以原本的太平營為基礎。抽調了部分義勇營中的精銳,以及莫國豪出面招降的部分帝國官軍和城防營士兵,再加上少量來自其他各方的好手,將太平營一舉擴充到了一千人。
作為現階段戰力最強的一個滿編聯隊,陳武給他們全體配上了皮甲鐵製的刀劍,每月的糧餉待遇也都是最好的。
這支太平營第一聯隊的聯隊長職務,最終落到了孫田的頭上。
對這個任命結果,所有人都不覺得奇怪。
誰都知道,孫田是從小跟陳武一起長大的,兩人的交情最深。先前幾次戰鬥中,但凡有任務,孫田表現的也都相當勇敢。這支最精銳的戰力,自然要心腹幫忙掌控。
以最快的速度整編完成後,太平營迅速投入了嚴苛的訓練。
先前在隆山城外,跟一聯隊官軍的一戰,已經暴露了很多問題。若是太平營的訓練再足一些,那些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一聯隊官軍是絕對沖不出去的。
費力的搞定了太平營後,第二個擴軍的輪到了義勇營。
這支目前位於義軍第二序列的部隊,在隆山一戰中也算經歷過了考驗。除卻死傷和抽調到太平營的人,現在只剩了七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