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賦稅的問題談妥後,爭議最大的只剩下了方安提出的第三點。請大家搜尋(@¥)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太平軍的高階將領可以留用,但松江的其餘地方官員任命,必須要由帝國掌控。這樣的話,就算松江郡掌握在太平軍手中,帝國仍舊能在地方上留有足夠的影響力,並且必要時動用這些基層官員。

這無疑是太平軍所不能允許的。

陳武要的,是松江的整個軍事、政治、經濟全部掌握在太平軍手中。其中任意一項被帝國拿去,太平軍對松江的佔領都會變得不完整。若是這樣的話,他只能考慮拒絕帝國的招安,維持現狀。

“既然冊封本將為松江總督,太平軍又事實上佔據了松江,這松江官員的任命,自然也應該由本將做主才行。”

這是陳武的態度,或者說是底線。

“將軍未免太貪心了。”

方安搖了搖頭,回絕道:“若是按將軍所言,松江一切事務均由你掌控,跟割佔又有什麼區別?帝國連自己國土上的官員都不能任免,這招待還有何意義?”

他這是以退為進,試探陳武的真實想法。

只可惜,陳武不為所動,反而強硬的道:“松江郡本就已經被太平軍攻下,守住大青關,即便招安不成中樞又能如何?若本將所料不錯,帝國派你前來的時候,多半也有動武奪取大青關的計劃。但登州已下,本將準備增加在大青關內的駐軍。現在的帝國,還能抽出多少軍隊進攻大青關?又準備在關外死多少人?”

城衛軍第二度出京,朝大青關趕來的事,算不上什麼絕密,但經過嚴密封鎖後仍舊算是機密事宜。最起碼,方安不覺得太平軍現在就能得到訊息。但陳武卻一口道破了中樞的計劃,不由在他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然而,更讓他心驚的還是陳武后面一句話。

“方副長還有所不知吧?阿曼王國的密使,已經第四度來找過本將了。你想不想知道他給本將和太平軍開出的條件?”

仗著帝國和阿曼王國誰都不知道太平軍既定戰略的優勢,陳武嫻熟的玩起了借力打力。

阿曼王國密使!

聽到陳武說出這個,方安就知道帝國最擔心的事情可能要來了。好在,陳武看上去並沒有輕易答應,這是在等待帝國的出價?

他定了定神,問道:“願聞其詳。”

陳武算準了對方不可能當面質問或者拆穿,當即半真半假的忽悠道:“松江、天南、寧海三郡,都歸本將,並且封王!若是不信,本將大可以擇日讓他跟方副長當面談。”

“這不可能!”

這條件如此驚人,以至於方安都失態了,下意識的喊了出來。

隨後他才覺察到陳武一閃而逝的戲謔。

阿曼王國狼子野心,絕不可能白白讓出三郡並且封王。或許他們真的曾經這麼允諾過,但兩邊實力懸殊的情況下,誰要是相信阿曼王國真的會履行口頭承諾,那絕對是腦子進水了。

陳武能統領偌大的太平軍連戰連勝,顯然不可能那麼天真。

思及這點,方安迅速回過味來,他知道陳武多半是故意這麼說來壓價。但現實卻是,帝國別無選擇,不得不承受這樣的訛詐。萬一太平軍真的投降了阿曼王國,裡應外合讓薩拉丁的軍隊席捲東南三郡,連大青關都落入南蠻子手中,那帝國在整個東南的局勢就真的崩盤了。

心裡發苦的他,最終還是咬牙向陳武再度做出了讓步。

一番爭議後,兩邊約定:陳武這個松江總督,擁有對松江郡各級官員的一切任免權,但具體任免之前需提交帝國中樞報備,經過批准後方能生效。

實際上就是一個遮羞布。

帝國就算不批准,陳武直接把人安排到位置上,鞭長莫及的帝國又能如何?

兩邊都知道這點,所以哪怕有了這麼一層面子,方安的心裡也絲毫輕鬆不起來。接連在兩條上做出如此巨大的讓步,他幾乎可以想象得到,自己這趟回去後要掀起多大的波瀾、又要招來多強烈的指責和彈劾了。

就算最終招安成功,他此行也沒有半點功勞可談!

可是,為了維持東南的局面,這個鍋他必須得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