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遊移,從寧海的泉州港出發,進入了東大洋。

但這一次,他並沒有往東北方向的庫克島遊移,而是一路向東南方向斜斜延伸出足足數千海里,在東大洋和南洋的交匯點附近停了下來。

這裡現在還是一片空白,陳武有意沒將它提前標註出來。

這一刻,他拿起筆,在大致方位上畫了一個圈。

那個圈的位置,叫做北呂宋島!

同樣是一個大島,庫克群島的價值跟北呂宋島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前者土地貧瘠,人口不多,島內勢力常年戰亂,除了旭川鐵礦外幾乎沒有像樣的資源。北呂宋可就不同了,它的面積相當於松江郡+寧海郡的總和,比庫克島大了一圈。由於地處熱帶,土壤肥沃,這裡生產的呂宋稻米大都是一年三季!

要知道,根據遊戲中玩家們的統計,北呂宋島僅僅是已經開發出的稻田面積,就已經接近了帝國的產糧大郡松江。而由於北呂宋大部分的稻田都是三季,哪怕當地土人種地毫不用心,單純依靠肥沃的土壤,仍舊讓北呂宋島有了跟松江郡齊平的糧食產量!

這是何等誘人的一塊地盤啊!

更讓人眼紅的是,統治這裡的呂宋公國,是呂宋當地的土人。不僅愚昧不開化,更有著那邊常見的懶惰習性。富饒的北呂宋島,還空餘了大片大片的閒置土地。若是開發出所有的潛力,北呂宋島的可耕種土地起碼還要再加三分之一!

甚至,不僅僅是糧食的問題。

除了優質的呂宋大米外,這裡還出產大量的熱帶水果、棕櫚,富有多種礦脈,以及天然橡膠!現階段橡膠雖然沒什麼大用,可將來隨著火器全面出現,進入熱兵器時代,甚至推動工業革命,橡膠的用處就毋庸置疑了。

除此外,呂宋島有至少三座優良的天然深水海港,在整個東大洋和南洋上也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

這塊位於大洋之上的飛地,運作的好了,堪稱是一塊難以想象的寶地。若是能夠將它吞下,松江郡等於再添了一個新的松江+寧海的地盤,而且不需要跟帝國的其他勢力競爭。本地的六百萬土人的人口,更是一筆不菲的勞動力財富當然,如何用鞭子調教他們是一個難題!

遊戲中的歷史上,這裡要等六年之後才會被外來者攻佔。

有足夠實力對它動手的三國中,帝國沒有興趣和意願。阿曼王朝的皇帝跟乾元帝國一樣,也看不起呂宋島的土著。而且薩拉丁始終抱著逐鹿中原的念頭,一心往北打,沒有發展水師。就連在泉州港登陸的軍事行動,都要藉助安達曼人的力量。

南洋上的安達曼聯盟,倒是有足夠強的水師力量,而且也知道呂宋島的存在。

但這個勢力也有自己的問題。

它是一個鬆散的島嶼城邦聯盟,內部始終有著紛爭,而且陸軍實力很渣。呂宋公國雖然腐朽不堪,島上的土人們也沒有什麼進取精神和民族、國家的認同感,但畢竟是一個有著六百萬人的大勢力。再加上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安達曼聯盟現階段拿呂宋沒辦法。

《帝國》中,六年後慢慢攻佔了這裡的,正是安達曼那些商人。只是那個時候,他們內部矛盾已經在一場戰爭中得到極大的緩和,有了一致對外的能力。

更遠的中、西大陸勢力,這個時候正處於太陽王朝跟西大陸諸國戰爭的末期,同樣無暇關注東洋。

這就造成了一個難得的情況,北呂宋島這樣的一座寶地,又落在呂宋公國這樣孱弱的土人勢力,卻始終安穩發展,沒有外人來佔領!

陳武的長期目標,就是利用這幾年寶貴的真空期,慢慢吞下這裡,並大力發展海運,將這裡徹底跟松江三郡連通、同化成一體。一個富饒的松江郡,就已經成了松江軍的起家之基。若是再加上一個北呂宋島,無數的資源倒流回三郡,陳武將會擁有近乎無盡的戰爭潛力。

退一萬步講,就算陳武日後在逐鹿中原,甚至跟太陽王朝的戰爭中徹底失敗,一塌糊塗,也可以退回這塊大洋上的寶島。依靠水師和大洋天險防禦,在島上靜待時機轉變,然後捲土重來!

對著地圖出神了良久,陳武這才從激動和對未來的憧憬中回過神來。

想法和戰略謀劃雖然好,但這件事執行起來實在不算容易。呂宋公國雖然腐朽,好歹也是有六萬大軍,另外各地的頭人也有自己的私軍。如果是跟松江郡接壤,那陳武自然不怕,直接兩個師團過去推平。然而,北呂宋島跟泉州港隔著幾千海里,一趟往返下來動輒數月時間變幻莫測的大洋才是松江軍的最大敵人!

幸好,常年跟帝國做海貿生意的安達曼商人中,有一些曾經不止一次的到訪過北呂宋島,也知道帝國到北呂宋島的航道。有陳武提供的地圖和在上面大致劃的一條線,輔以重金招募的安達曼海商導航,寧海水師是有能力征伐北呂宋島的。

先前在阿曼人承溪港的登陸,以及跨海進攻庫克島的旭川藩,都為這次真正的遠洋航行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具體到一步步的計劃,陳武也已經有了想法。

直接進攻北呂宋島是不可取的,寧海水師現在的實力仍舊有限,一次運送的部隊不足以擊敗呂宋公國。因此,陳武打算讓艦隊停靠在北呂宋島附近的延吉安島上。奪取這裡為跳板,等待後續部隊登陸,再一次性投放到北呂宋島上,爭取一舉擊潰呂宋公國的王庭馬尼拉!

只要這個腐朽的公國完蛋,剩下的頭人們可以逐一擊破,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北呂宋島納入松江軍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