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拿王朝的危機,從尼古拉三世的祖父一輩就已經存在了隱患。只是由於幾代皇帝處理得力,再加上南面帝國的巨大壓力,始終隱藏的很深。但最近幾年,隨著帝國的衰弱,勒拿人在掌握了更多主動權的同時,內部的裂縫和矛盾也不由越發明顯。

跟帝國或者阿曼人比起來,勒拿王朝的矛盾更多、也更復雜。

帝國中,北地的燕雲郡算是對勒拿人瞭解最深的。隨便從裡面找一個有識之士,都能說出一二:比如尼古拉三世和葉赫拉大公的紛爭,勒拿人和斯拉夫人的********,上層大貴族和下層新晉軍官的利益分歧等等。但是,這些都不是眼下勒拿王朝最主要的問題。

困擾尼古拉三世和庫佐夫宰相的,是緩緩增長的人口和土地、糧食的不足!

這才是激化了勒拿王朝矛盾的根本。

得益於這些年的發展,以及庫佐夫上臺以來的一系列改革,勒拿王朝的國力增長了不少,連帶著人口也在不斷增加。但勒拿王朝位於北地,雖說國土還算遼闊,但極北方要麼是永凍平原,要麼就終年被積雪覆蓋,根本無法耕種。靠南的土地好一些,但收成比苦寒的燕雲郡也高不了多少。

歷史上,勒拿人也不是沒有遭遇過這種情況。最終的辦法要麼是內亂消耗,要麼只能眼睜睜等著一場寒潮或者饑荒將人口自然降到可接受的地步帝國當時的強大,根本不是他們敢覬覦的。但現在,不斷衰弱的帝國,讓情況變得不同了。

雖說第一次天南大戰的時候,勒拿人已經配合阿曼人在北方發起了一場戰爭,但消耗的一部分多餘人口還遠遠不夠。

發動一場新的、更大規模的對外戰爭,消耗人口,轉移國內的注意力和矛盾,逐漸成為了勒拿王朝文武們的一致共識!

第二次天南大戰,由於是松江軍跟阿曼人的戰爭,沒怎麼牽扯到帝國,勒拿王朝在猶豫中最終沒有選擇參與。但今年,國內越發激化的矛盾,讓尼古拉三世和庫佐夫下定了決心。

而且,他們也迎來了一個好機會。

那就是跟西北武威郡的瓦刺遊民聯手!

勒拿人的特使,已經輾轉透過巴倫支公國,繞路抵達了極西的格爾木草原上。在這裡,跟瓦刺的王庭取得了聯絡。兩方約定,一方從西北的武威郡入侵,一方從北方燕雲郡的喬巴山入侵,合力進攻帝國!

才剛剛獲得一點喘息時間的乾元皇室,幾個月後就會再度迎來巨大的危機。

這個時候,他們還在為平定五斗米道的叛亂做最後的努力。

印加王國的第二支增援大軍,最終還是開進了西川郡。雖然結果不出意外,被輕而易舉的打敗,但卻給帝國人造成了更大的麻煩。不過這一戰結束後,五斗米道徹底失去了最後一塊地盤,先前從孤城龍泉突圍的張法,在這裡絕望的兵敗自殺。整個帝國西南,只剩下了寥寥幾支殘軍還在掙扎。

可以說,一度席捲四郡的五斗米道叛亂,在張法自殺、西川郡被徹底收復的那一刻,就已經宣告失敗。只是,大量的潰兵給地方的衝擊,以及隨處可見的強盜劫匪,讓西南四郡需要漫長的時間去平復創傷。

然而,帝國已經沒有了那個時間。

清河軍團連年征戰計程車兵們,才剛返回故鄉休整沒多久,就在初夏收到了北方勒拿人蠢蠢欲動的訊息。一時間,疲憊厭戰計程車兵們怨氣沖天。帝國的軍部更是做了一個推波助瀾的舉動,拖延了整整一個月才發了軍餉並非是他們不想及時發餉,而是中樞的財政實在遇到了極大的危機。

西南四郡的破敗、東南三郡的事實割據,連年的戰爭……

為了維持即將崩潰的財政,財政大臣跟乾元基幾經探討,不得不下令加大對地方賦稅的徵收力度。這飲鴆止渴的法子,雖然能勉強度過眼下危機,但無疑會留下更大的隱患和地方上的不滿。雖說一時半會沒有出現類似五斗米道那個規模的叛亂,可僅僅今年一個春天,各地報上來的起義、造反案例就已經超過了陳武剛穿越時一年的數字!

到了這個時候,任誰都能感覺到,乾元帝國這艘龐大的破船,似乎有要沉沒的跡象了!

幾大主要國家的情況都這麼差,而且新一輪的戰爭陰雲重新出現,讓東大陸的形勢越發緊張起來。這種情況下,剛剛擺脫了戰爭,形勢一片大好的松江三郡,反而顯得突出了起來。根據松江財政署的統計,今年開年以來,從大青關和清江水道進出口的商隊數量、繳納的賦稅總額,比前幾年同期平均至少加了兩成!

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

另外一邊,攻佔寧海郡後開發的鶯歌海鹽場,初步鞏固了市場後,進入了產能全面擴充的階段。產量暴漲的海鹽,開始在三郡全境流通。原本佔據了市場九成份額的登萊海鹽,銷量急劇萎縮到了不足三成,而且還在快速下降。

這些被鶯歌海鹽場奪取的市場和滾滾暴利,無疑全部落入了松江軍的手中。

不久後,從庫克島旭川鐵礦運來的第一船鐵礦石在泉州港靠岸,更是標誌著一個全新的開端。不過,作為松江軍的核心、三郡的主人,陳武對眼下的情況還遠遠沒有滿足。表面的欣欣向榮下,一個隱患依舊還在,沒有得到解決。

那就是對旭川鐵礦動手之前,袁興韋曾經向他提過的糧食問題!

雖說旭川鐵礦的輸送,讓松江軍減小了對燕雲郡的依賴和交易規模,但松江郡不產戰馬,所以跟大皇子和宋家的交易仍舊不能停止。再加上漢井坊酒的銷量超出了所有人的意外,消耗的糧食有增無減,松江三郡庫存的糧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減少。

當袁興韋有點沉不住氣,再度向陳武發出善意提醒的時候,陳武知道,解決糧食問題的時機到了。

他的目光,落到了東大陸的大陸地圖之上。

以這個時代的地圖測繪技術,乾元帝國僅僅能做到對自己國土進行大致的測繪,對於鄰國就只能用大致的範圍來劃定了。但有陳武這個穿越者的幫助,一切就不同了。儘管具體到細節上仍舊有很多出入,但在整體形狀和各大國家邊境、主要城市的分佈上,卻有了驚人的提升。

或許具體的經緯度和比例尺寸尚需要精確測定,但比起帝國那極其不專業的世界地圖,他書房內的這張東大陸地圖已經堪稱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