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府正變得越發熱鬧。

江湖上追求更高層次實力的有志青年,全都跑來了北方闖蕩。

與此同時,幽州南邊的數州同期陷入水火之中,越來越多的流民在戰火中流離失所,為了躲避戰亂,紛紛北上幽州,來到了幽州府定居。

曹肅設立“以工代賑”“再創新城市中心”等策略,引導大量的流民透過貢獻自己的力量打造家園。

這樣不光是解決了一部分勞動力問題,也同時讓新來的流民能夠更快速的認同幽州府,認同他們自己親手建設的家園。

換源app, 同時檢視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工程浩大,建設到了後期,整個幽州府原來的南城牆便形同虛設。

隨著護城河填平,整個幽州府開始正式向南擴建。

本身就巨大無比的城池,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張。

幽州府的城池內和城池外都顯得特別熱鬧,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建設工地。

三個月後.......

神都傳來噩耗,陶明文雒水之畔擊敗了燕笪率領的禁軍聯軍。

“沖天大將軍”第三次橫渡雒水,即將踏入神都地界。

這是陶明文起兵以來,最強一戰。

燕笪本身是燕太后最得力的族人,如今卻辜負了太后的期望,在雒水之畔與陶明文僵持了一段時間後,最後竟然被陶明文擊敗。

這仗打到後面,陶明文起事的大軍,已經逐漸擺脫了早期流民軍隊的樣子。

而燕笪卻始終沒有對陶明文重視,更是沒有了解西北漢子的曠野彪悍。

在雒水河畔,陶明文十萬大軍齊出,將燕笪大軍殺的大敗。

至此,整個神都再無大軍可用,只剩下寥寥無幾的禁軍和羽林軍護衛著神都。

而陶明文深知兵貴神速的道理,星夜舉兵殺向神都。

神都危機,眾多的王公貴族都要被嚇破膽子了。

一夜之間,神都便有十數萬流民出逃。

當月,大將軍楊銘提議,調關外諸軍擎王保駕。

眼下神都迎來史上最大的外部危機,偏偏這個時候,太尉、大將軍、右相仍然沒有站在同一線上,大將軍的提議被右相駁回,右相堅持認為憑藉著神都的高牆厚壁,定然可以阻擋賊軍,再不濟,神都還有眾多的王族守護,還有道宮可為仰仗,豈能輕易認輸?

陶明文自封“涼王”,度過了雒水之後,賊軍席捲神都地區。

與此同時,冀州的陳開道、光州的苻天佑也紛紛掀起極大的聲勢,陳開道攻破冀州白邸關,打下了廣川諸郡,號稱“廣川王”,而苻天佑佔領光州山陽諸城,自稱“山陽王”。

這些賊寇紛紛稱王割據。

這些還是比較大的“賊寇”,當然,在眾多窮苦百姓的眼中,這第二批的“賊寇”也可以稱為是“義軍”。

在經歷了萬平之亂後,現在崛起的“賊寇”,本質上與先前的萬平軍有著天壤之別。

比如萬平軍的“宗教色彩”,在新一批的“賊寇”身上並沒有多麼濃郁,而揭竿而起的階層,也多為“地主階層”,確切的來說是基於“地主與農民”階層之間的階層,有些人甚至是當地的鄉紳土豪,有著一定的社會名望。

在他們的口中,起義之軍,紛紛自稱“義軍”。

而所謂的“稱王”,也可以視為江湖上的一種“威望之人”的自稱。

這一年是宣和三年,各地各州興起的大小義軍數量高達數百支。

神都無法自保,從南到北,天下全都陷入了動盪的戰火之中。

也就幽州有曹肅坐鎮,稍微好一些。

但幽州內部也有動盪,只是被曹肅更早一些的發現在了萌芽之中,全都消滅掉了。

宣和三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