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神都。

西線一團糟的戰況傳入神都,導致神都震動。

陶明文何許人也?

一介鹽商私生子罷了,沒曾想,這樣的底層人物,竟然也能拉扯起十數萬的大軍,號稱“沖天大將軍”席捲西州之地,戰火一路燒到了雒水邊。

而除了陶明文,南邊的“丁星”,東邊的“魏海”.四海之內,盜匪四起,戰火遍地。

比起幾年前的萬平之亂,如今的乾元朝,陷入更加風雨飄搖的狀況中。

而神都之內,宇文佋、榮太尉和楊銘三人的鬥爭,卻依然沒有結果。

只是聽聞最近燕太后有意要將宇文佋升任“司空”。

司空是虛職,但位在“三公之上”,也就是俗稱“上公之位”,若是宇文佋以右相之尊又加封“司空”,那宇文佋當朝第一人的身份便就坐實了,榮太尉和大將軍楊銘都將低他一頭。

此訊息一出,更讓原本就暗流湧動的朝堂更加洶湧。

明明外部環境已經如此惡劣,可在神都,依然是歌舞昇平、暖風漸起的太平景象。

除了一些有識之士,絕大部分的人認為東西兩關還是安穩無恙,因此外面就算再亂,至少“神州”不亂。

而只要“神州不亂”,那神都就不亂,朝廷就不會亂。

此時,正值曹肅將李行錫動亂的奏摺送到朝廷內。

神都的槐花開了,小太監急匆匆的從宮廷內走過,將奏摺送到了書房。

已經十一歲的聞佑史稱“孝宗”,年幼之時,性子寬和,寡言語,素有大志,而今做了一年多的皇帝,氣度越發沉穩了一些,褪去了同齡少年該有的稚氣。

但“孝宗”如今還沒有到親政的時候,朝政大權,全都交由幾個大臣和燕太后把控。

比如像曹肅加急的密報,也會先交由宇文佋翻閱。

這一日的書房之中,聞佑坐在主座,新的掌印太監荀芝站在了他的身旁,其餘幾個臣子都站在了臺階之下,因為右相宇文佋年事已高,因此特別賜予“座椅”,宇文佋便也坐在了那邊,客觀上顯現了出與他人的不同。

“諸位,曹肅的軍情奏摺。”

又是事關軍情,這段時間以來,已經不知道有多少這樣類似的奏摺了。

楊銘看著宇文佋手裡的奏摺,心中有些生氣。

以前曹肅都會先和他通個氣的。

現在好了,連氣都不通了,直接一個奏摺送到宮中來了。

“哎”他微微嘆氣,先前曹肅與雲正信大戰,他沒有拍出足夠的支援,導致他和曹肅之間的關係,似乎一下子就變得沒有那麼親密了,而王猛和魏楷的離去,都彷彿意味著秦虎派系正逐漸與他漸行漸遠。

宇文佋沉聲道:“如今東西南北,各個地方都有賊寇燒掠,諸位以為該如何平定這些匪患?”

“匪患不平,本朝無安。”

榮太尉中氣十足,橫眉冷對眾人:“以某之見,神都禁軍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派出去剿匪。”

“剿匪,還怎麼剿?這麼多年了,你還不明白嗎?咱們乾元朝的匪越剿越多,越剿越多。”榮太尉話音剛落,楊銘就不忿的嗤笑了聲。

他說的是實話,這些年下來,匪患沒有半點的平息,反倒是越剿越多。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朝廷不行,國家的階級矛盾太過尖銳了,社會對於財富再次分配的呼聲和意願太高,而武力也並非只有朝廷一家掌握,統治力的下滑,更導致造反成本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