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涼府(第1/3頁)
章節報錯
楊嗣昌思索了一番之後說道:「陛下,若是楚賊可以佔據陝西,對我們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崇禎怒道:「混賬,祖宗疆土為賊人所佔,你竟然說是好事?」
楊嗣昌趕忙俯首道:「陛下,若是楚行可以佔據陝西,那麼陝西這個禍亂之源就會成為楚行的負擔,朝廷就有機會騰出手來做大事。至於楚賊,我們可以命令山西、湖廣、四川等地招募鄉勇團練,拖延其擴張的速度,若是我大明可以迅速剿滅其他省份的流寇,楚賊自然是會不攻自破的。」
崇禎自然是不願意接受的,聲音也越發的陰沉,「先不說朕能否揹負丟棄祖宗之地的罵名,單說允許其他省份招募鄉勇一事,若是培養出千千萬萬個楚賊,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楊嗣昌心想,陛下啊,陛下,您是真的糊塗啊。
這大明立國以來,將近三百年的江山,才出了一個楚行啊!
這楚行走到這一步,其中盤根錯節的關係,其辛苦經營,如今這時局,哪個臣子有這條件?
但是楊嗣昌不能跟崇禎說這種話,說這種話,就意味著說崇禎是瞎子。
竟然讓一個小小的參將,經過常年的經營,成為一方霸主。
就意味著說崇禎是一個個地地道道的昏庸之主。
崇禎的氣量實在是太小了,壓根就沒有容人之量。
楊嗣昌只能叩首說道:「啟稟陛下,此乃權宜之計罷了,而且只在臨近陝西的省份施行,等待朝廷剿滅了流寇,兵精糧足,自然可以震懾地方,消弭此令帶來的禍患。當務之急,是要將橫行在大明疆土之內的流寇消滅乾淨,只要內部的問題得到解決,我們才有力量去解決外部的禍患。」
「臣懇請陛下,再撥些銀兩出來,為朝廷增派些精兵。」
崇禎嘆息一聲說道:「楊嗣昌,你考慮過沒有,為何朕明明知道,九邊重鎮不容有失,卻不肯給他們發餉銀嗎?」
楊嗣昌有些呆滯的看著崇禎,卻聽崇禎繼續說道:「難民需要錢,軍隊需要錢,皇兄大行需要錢,朕早就沒有銀子了。如今戶部空空如也,朕的內庫裡,也是一文也拿不出來了。」
「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只知道跟朕要錢,卻從來沒給朕想過辦法,這錢從哪裡來?」崇禎再次嘆息道。
這便是東林黨的可惡之處了。
在崇禎之前的幾位皇帝,為何在時局崩壞的情況下,依然能勉力維持帝國的運轉?
因為他們重用類似於汪直、魏忠賢之類的宦官。
或許宦官在士大夫們看來,是地地道道的禍根,但是對於君主來說,他們確實實打實的寶貝。
因為他們能夠給君主搜刮金銀財寶,然後還能給君主背鍋。
要知道,君主的一舉一動都是需要金銀支援的。
當初朱棣在位時,文官雖然逐漸復甦,但是卻跟這位雄主沒有實力掰手腕,所以朱棣可以肆無忌憚的派遣太監,去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收繳財物。
比如高麗,就沒少給皇帝進貢金銀財物,女子馬匹。
可是到了崇禎這裡就徹底不行了,他信任東林黨,卻不信任自己身邊兒太監。
將自己徹底整成了孤家寡人,這如何能夠在亂局之中生存?
東林黨一貫的原則是,臣子給您做事,您是要給錢的,沒錢作為臣子我怎麼給您辦事?
然後奇妙的騷操作,就又來了。
崇禎自然會說沒錢,朕得想辦法創收。
臣子們立刻嚴格申明,陛下,商稅不能收,礦產不能開採,海貿不能進行。
因為這一切都有利益群體在把持著,崇禎想要錢,就只能在他們身上割肉。
所以當崇禎對於眼下自己頗為信賴的楊嗣昌提出,他沒有錢的時候。
楊嗣昌沒有想過動用官員的蛋糕,而是毫不猶豫的說道:「加派練響!」
這是一個崇禎自己聽了都非常迷糊的操作。
因為如今的百姓,被加派練響逼迫的活不下去,造反的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