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行開始對學生們講話了。

如今楚行手底下也是有御用文人的,在他開場之前,李巖等人會將他的說辭,提前替他寫好,作為備用。

為何說是備用,因為他們的將軍,總是忍不住,在人多的場合滔滔不絕,而將他們提前備好的稿件扔在一邊兒。

這一次,他們的將軍明顯是又開始表演了。

剛一開始還說一些,李巖等人筆下文采飛揚的詞彙,接著便開始想到哪裡,便說到哪裡了,不過李巖等人也清楚,與這些普通的學生,亦或是那些軍戶溝通,楚行的隨心所欲,反而更受歡迎一些。

因為楚行這幾年的色彩太過於傳奇,敬佩他的人實在是不要太多。

尤其是那些青春正年少的學生們,不知道有多少將楚行當做他們個人的偶像。

或學武,或從文,想著有朝一日,立下與將軍一樣的功業。

與楚行在朝廷默默無聞,亦或是雖然小有名氣,但是也是以耕種聞名於世,不僅僅可以自給自足,保證轄區的基本安穩,甚至可以參與一些大規模的戰事,也不至於拉胯。

有些極端情況下,楚行還可以借調一些糧食給洪承疇或者陳奇瑜,這在很多人看來,已經非常不錯了。

就連崇禎皇帝跟徐光啟偶爾在平臺開會的時候,提到楚行,崇禎的言辭都是,楚行這位小將軍非常不錯,雖然戰鬥力不咋樣,但是他田種得好,給朕解決了很大的麻煩。

如果沒有他這樣勤勤懇懇的人,幫著朕墾殖莊稼,消化流民,主動給朝廷大軍提供給養,西北還不知道亂成什麼樣子呢。

只是他現在沒有什麼特別拿得出手的功勳,朕還不能過分的賞賜於他,有朝一日,待國家穩定,朕肯定是不會忘記這種有功之士的。

這便是崇禎對於楚行的認識,一個默默無聞,為大明辛苦耕田的人。

有朝一日國家太平了,他會補償的人,其實已經悄無聲息的發展為一尊龐然大物。

大抵楚行的情況是,草原的各部落非常清楚,那是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能躲的遠遠的,就躲的遠遠的,洪承疇也很清楚,知道那是個炸藥桶,能夠晚一天爆炸,就晚一天爆炸,而徐光啟也知道,楚行或多或少的有些私心,但是事已至此,在大明這種師生繫結的情況下,楚行完蛋,他也跟著完蛋,所以徐光啟肯定不能主動說什麼。

而且徐光啟也很清楚,沒有朝廷的束縛,楚行過得非常好。

如果朝廷真的有朝一日,能夠重新振作,楚行肯定也不敢真的造反。

這是徐光啟的主官反應。

唯獨楚行麾下的百姓,楚行治下的軍民,是將楚行當做神一樣看待的。

因為對比之下,楚行實在是太好了。

整個西北,都亂成了一鍋粥,唯獨他們居住的地方,是一片淨土!..

他們之前過得是什麼日子,顛沛流離,隨時有可能丟掉性命,但是加入平山墩這個體系之後呢?

不僅僅有土地,還有了房屋,有了工作,大家可以一日三餐,餐餐吃飽飯。

而且他們的孩子還可以讀書,他們如何不擁護楚行呢?

這些父母,每天源源不斷的跟著他們的孩子,灌輸楚行的好,這些孩子又如何不發自肺腑的敬重楚行呢?

所以當楚行開始講話時,在場的少年們,鴉雀無聲,不論出身,所有人都用無比崇敬的眼神看著楚行,彷彿楚行就是他們的神。

只聽楚行的聲音硬朗無比,激情洋溢的在校場上回蕩,「恭喜爾等,成為安塞第一高階中學的學生,我知道你們很多人是科舉出身,認為讀四書五經,學習八股文,科舉取士,鯉魚躍龍門,才是人間的正道

。但是現在咱們沒有這個條件,戰亂之下,你們科舉,趕路都是個問題,而且你們就算是科舉出來了,時局也不會給你們那麼多時間去適應,去成長,所以咱們不得不改變一下當今的思路,這也是第一高階中學出現的原因。」

「而且,大傢伙心裡或多或少的應該也清楚,四書五經那一套,未必可以將國家治理的好,亦或者說,四書五經那一套,曾經或許適應大明,但是時下未必可行了,今歲,陝西、山西、河南、順天府、浙江,到處都在鬧災,各地都在易子而食,到處都是流民遍地?為什麼會是如此摸樣?我想在場的你們,比誰都清楚,因為你們也顛沛流離過,你們也經歷過,你們應該很清楚,那些口裡喊著,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讀書人,是怎麼當官的,是怎麼為百姓做事的。」

「如今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就只會空談,講大道理,從三皇五帝到成吉思汗,他們能說上三天三夜,但是你問他,黃臺吉兵臨城下,我們該怎麼解決,他們說是陛下您的道德問題,您要是道德高尚,黃臺吉自己就退了!這就好比,一個人遇到了強盜,我問你,我該怎麼擊退強盜,你告訴我,我不夠文明,我要是個文明人,強盜壓根不敢來碰我一樣!」

「如今,咱們第一高階中學,就是要教導你們,如何多一點務實,少一點空談。」

「在未來,你們讀的儒家經典,你們學習的數學,你們學習的物理化學,學習的兵書戰策,學習的一切學問,都是可以問百姓做事的。你們心裡都很清楚,那些地方小學的孩子們,最終就算是不能進入高階中學,他們依然有很多地方可以展現他們的才華,他們可以去山區,鄉鎮做老師,他們可以去商鋪做賬房,他們可以軍中做文書。因為他們的學問都是務實的,所以他們可以即刻參加工作。」

「今後,你們在高階中學讀書,畢業之後,哪怕是不能做官,也能有一身本事,選一個適合你們的方向。」

「本官培養你們,從來想的都不是如何讓你們更好的當官,而是如何更好的培養你們,讓你們可以找到一條,施展自身才華,實現自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