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崇禎的難以理解(第2/3頁)
章節報錯
崇禎甚至想哭。
是的,他真的想哭。
自己愁的一宿宿的睡不著覺,整天想著怎麼治理國家。
可是國家一日比一日崩壞,全國的行省,就沒有一個不發聲叛亂的。
而自己派出去的大臣,有一個賽一個,只能勉力維持局勢,想要解決困局,那是一點招數都沒有。
崇禎早就發現了楚行的問題了。
但是他又能怎麼辦呢?
直接派人攻打楚行?
要知道,楚行不造反還好,楚行真的反了,那西北才是真的翻了天了。
畢竟根據崇禎掌握的情報,楚行掌控者數十萬的百姓,數萬的精銳步騎。
自己派人去圍剿楚行,打輸了,西北亂成一鍋粥,甚至西北轉眼之間就會易主。
而打贏了,也不是什麼好事,楚行構建起來的體系,如果沒有楚行的運轉,就會瞬間崩塌,也就意味著,崇禎的手頭會瞬間多將近百萬之中的流民。
這才是崇禎明明知道,楚行有反心,卻一直沒對他下手的原因。
當然,對此崇禎也甚是憤慨。
連自己最為信得過的吳甡,都開始替楚行遮掩,自己做的這是什麼皇帝哦!
滿朝文武竟然替一個「反賊」遮掩,想盡一切辦法來欺騙自己。
崇禎面無表情的說道:「如今朝中關於楚行的議論並不多,朕也信不過那些通風報信之人,你是朕的忠臣,你千里迢迢趕回來,不避掉腦袋的風險,也要將平山墩的模式說給朕聽,是抱了必死的信念,朕心裡很是感激,你且說說,楚行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吳甡心裡暗道,陛下啊,陛下,若是論治國,您可能真的不如楚行一個年輕人啊。
但是他可不可能跟崇禎這麼直白的說這話。
吳甡思索了一番之後說道:「楚行所行,乃是效仿其父,拱衛河套,防範草原民族,其實以臣來看,其未必有反意。」
崇禎奇怪的看向吳甡道:「哦?」
吳甡趕忙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楚行雖然手下號稱有幾十萬眾,但是卻多是收攏遊牧民族,對外開拓,從未有對內侵犯之意,就連陝西的土地,也是經過洪大人亦或是陳大人的命令,才肯行動。」
崇禎有些惱火。
這話說的太過分了。
什麼叫做不肯奪取陝西的土地,只願意去對外開拓?
你莫非不知道,什麼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見崇禎不搭話,吳甡繼續說道:「楚行之所以這麼做,根據臣的調查,乃是繼承了其父親楚天霸之遺志,對抗異族入侵,而根據臣掌握的情況,楚行自從入駐平山墩之後,曾敗卜失兔汗、俄木布汗,林丹汗,黃臺吉,多爾袞等眾多人物,大小數十戰,活我華夏兒女無數。」
「而對內,楚行卻是以撫為主,從未主動對外發動過戰
事,其治下之民雖眾,卻大多數是流寇見其治下生活富足,主動投奔而來。而且這個數目,極其龐大,怕是有不下二十萬之眾。」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啊!」崇禎嘆息一聲,旋即罵道:「若是滿朝文武,不那麼廢物,又會讓楚行走到今天。」
崇禎是不相信楚行是繼承其父遺志之類的鬼話的,在崇禎看來,楚行就是要謀反。
吳甡趕忙頷首,不敢再多說了。
其實崇禎聽了這麼多,再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情報,其實大體上,已經瞭解了這個叫做楚行的年輕人。
這個小傢伙年紀並不大,如今頂多就是二十出頭的年紀。
但是自從自己登基以來,已經坐下了無數大事,只是這些大事,前期被有人冒領,後期被他自己隱藏了。
雖然說,楚行這小子有反心,但是崇禎也不得不感慨,他確實為了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